清明節,離綠色可以更近一點

時間:2013-04-07 15:29   來源:人民網

  清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乾淨的節氣,“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這一天,我們會選擇在這個乾淨的日子緬懷先人,祭祖思親。《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殯葬與祭祀,自古就是千家萬戶的大事。

  《人民日報》日前有消息説,今年3月起,貴州省貴陽市對所有居民免除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費。目前,除貴陽外,山東省青島市、威海市、濰坊市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先後實行覆蓋轄區所有居民的惠民殯葬政策,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這樣的舉措,算是為清明節紮實減負。

  我們希望清明節可以更綠色一些,讓綠色殯葬成為“美麗中國”的一部分。清明節前夕,墓園土地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近日發佈的“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指出,全國人口每年死亡約800萬,並隨老齡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長趨勢,而全國大部分省份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土地資源短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開始限售墓位。“死無葬身之地”,在一些地方似乎已經不再是個傳説。

  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明確提出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鼓勵倡導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動綠色殯葬;去年12月,《關於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出,提出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逐步建立殯葬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保障民眾基本殯葬需求。理念的推廣、財政的貼補,為綠色殯葬走向民間提供了現實支撐。全球而言,很多國家早開始推崇綠色殯葬。譬如在1993年,英國就開闢了全球第一個綠色殯葬陵園,到現在為止,英國已經有了200多家自然陵園。

  我們希望清明節可以更綠色一些,文明祭掃當成為“生態文明”的一部分。據中消協統計,我國每年在清明節期間用於祭祀焚燒的紙張達千噸以上。清明節當天,全國“白色浪費”高達100多億元,除了污染環境,祭掃燒紙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時有悲劇發生……凡此種種,鋪張浪費的祭掃方式已不只成為一個“錢”的問題。

  慎終追遠祭故人,當不必拘泥于具體方式。事實上,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民眾祭掃方式也在悄然變化著,譬如“網上祭祀”等,也越來越被人們認可和推廣:可以在網頁中為逝者獻上一束鮮花、留一首歌曲、點一根蠟燭、種一顆松柏、寫一篇祭文等,將自己的思念傳達給逝去的朋友、親人,或通過時空郵箱,寄託自己的哀思。當然,這也提醒職能部門,除了宣傳引導,還要跟得上時代潮流,為新時期清明祭掃的情感寄託,開闢更多的溫情空間。

  霧霾蔽日的今天,生態環境的掣肘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不能承受之重,綠色殯葬、文明祭掃,已成為公共責任的重要體現。從這個清明節開始,讓我們離綠色更近一點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