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最大的幾個牛肉批發市場看到,臨近春節,這裡的牛肉生意很紅火,賣得最好的就是當地産的生鮮牛肉。據悉,這些牛肉大部分都來自當地無極縣的談下村和高頭村。但為啥看上去沒有明顯區別,卻每斤差了六、七塊錢呢?經過一番詢問得知,其中另有門道:這裡牛肉的價格是按照注不注水、注了多少水確定的,甚至連注多少水賣什麼價位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標準”(1月28日《半島都市報》)。
在無極縣,不少黃牛變成了“水”牛、藥牛,比如一頭四百斤的牛要打五、六桶水,每桶水是六、七十斤,注入的水接近甚至超過牛的體重,分明是名副其實的“水”牛。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生鮮肉中禁止添加包括水在內的任何物質。很顯然,一些屠宰場把規定當成白紙,這從注水牛肉成了公開的秘密即可看出。
炮製注水牛肉,折射出不少屠宰戶身上流淌著瘋狂逐利的血液。但是,再逐利也總該有些顧忌,為何這些屠宰戶毫無恐慌感?一個細節是,當記者在無極縣暗訪時,石家莊市商務局、畜牧局、工商局正在準備一場代號為“暴風”的打擊私屠亂宰的專項整治行動。沒想到,“暴風”還沒來,無極縣的屠宰戶們就已經聞風而動。一家宰牛戶正在宰牛,忽然進來了一個人,和他説了幾句話便匆匆離開了。是誰在通風報信?如果監管人員出現了內鬼,還如何監管?
有人通風報信,有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人為非法屠宰保駕,顯然都不可能無償效勞。某屠宰戶的一句話,道出了私屠亂宰、注水牛肉從根源上得不到遏制、屢禁不止的真正原因:“一直斷不了來查的,要個一千多塊錢就走了。”拿錢就網開一面,權力成了商品,制度自然形同虛設,監管自然流於形式。在這種赤裸裸的權錢交易中,只有屠宰戶和握有權力的監管人員是贏家,其他皆是輸家。
可以説,注水監管比“水”牛更可怕。“水”牛固然可憎可怕,但它畢竟只是違反法律,只要監管到位它們便無法害人。而注水監管頭頂著監管的名義,與違法違規者沆瀣一氣,為不良商人站崗保衛,等於縱容違法者為非作歹,有了權力的支撐,注水牛肉必然氾濫,公共利益就會傷痕纍纍,食品安全就是虛妄之談。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原因很多,一些不作為、亂作為的監管人員難辭其咎,幾乎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後,都赫然站著袖手旁觀或協同作惡的監管人員。也正因為如此,刑法修正案(八)單獨列明瞭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瀆職的刑事責任,進一步強化了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的責任。而2011年,最高檢下發《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關職務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檢察機關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關職務犯罪案件的線索,立案偵查一批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的職務犯罪案件。如果不監督住監管人員,食品安全事件就斷難有效遏制。
事情的悲哀之處在於,誰來監督監管人員?誰又能監督住監管人員?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監管人員才不能胡作非為。針對監管人員打造的制度已有不少,關鍵是須保證這些制度成為有強制約束力的鐵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