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質檢總局發佈《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2-2015)》。《規劃》稱煙草危害大,要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但同時坦言煙草行業稅收高、涉及面廣、轉産任務艱巨。《規劃》還提出,影視劇中不得出現煙草的品牌標識和相關內容,不得出現違規吸煙鏡頭。(《新京報》12月26日)
2012年是全球控煙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但中國控煙的現狀,卻被網友公認為最適合頒發個“煙灰缸獎”。
12月25日,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在京發佈2012《中國控煙觀察報告》。報告為我們羅列了如下“傳奇”:2012年,以煙草命名的“希望學校”仍強勢存在,煙草冠名依舊赫然寫在學校校牌上,煙草公司標記仍矗立在學校的屋頂上;6月,江西中煙公司公然在江西電視、報紙上發佈“黑老虎”捲煙廣告;幾乎同一時段,在上海、江蘇、福建、吉林、雲南等省(市)多地區均有同樣性質的煙草促銷活動,採取的手段都是廣告+促銷+品吸……與之呼應的是衛生部今年發佈的一組數據:目前,我國成年吸煙人數超過3億,男性吸煙率達52.9%,居於世界前列;青少年吸煙狀況更不容樂觀,現有13~18歲青少年吸煙者約1500萬,嘗試吸煙者超過4000萬,青少年吸煙率達11.5%。孰為因果、孰為是非,一目了然。
今次的三年“控煙規劃”雖彰顯著制度善意,但也正如《規劃》自己坦言的那樣,在核心問題上,已然萬般糾結:譬如談及煙草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2010年佔全國財政收入總額的比重約為6%;又譬如提到“與煙草生産經營直接相關的勞動人口超過2000萬”,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只是,煙草經濟雖然合法,但再煽情的理由,也遮蔽不了其性價比基本為負數的事實——換言之,今天從煙民口袋掏出一分錢,明天遲早要全民花兩分錢(乃至更多)來為諸多後遺症埋單。稅收與醫療支出、就業與疾病死亡,這些輕重緩急,應該不是太過深奧的命題。
這次的“控煙規劃”盯住了公共場所,乃至影視劇。但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在提到捲煙包裝標識管理時,只説“要擴大健康警語的面積,增加警語內容,逐步在煙包上印製戒煙熱線”等,依然未按照《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在煙包上印製吸煙導致嚴重危害的警示圖形。只是2012年,全國40多個城市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80%以上的受訪者,包括75%以上的受訪吸煙者都表示,支援警示圖形上煙包。但煙草業卻一直強調,引誘黑肺、潰爛肢體的煙草危害警示圖形,與中國“文化不同”、“公眾不能接受”。
控煙的“萬般風情”,香煙最懂。如果連煙草包裝上的警示圖形都不敢、不願印製上去,虛妄漂浮的“公共場所禁煙”,又何以能真正落到實處?這不得不讓人提出以下疑問:一者,將控煙的重點轉移到煙草之外的領域,這是真心控煙還是妥協應景?二者,如果仍不能“從香煙做起”,那些“降焦減害”、“中式捲煙”的鬼話,會讓人如何去猜想“控煙”的心思?
在缺乏法律約束的前提下,既不付諸煙草業的自律行動,更難以從根本上改善吸煙的環境氛圍,這樣的“控煙規劃”,要實現既定目標,著實令人捏著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