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駐穗各國領事館義賣以幫助中國殘疾兒童,籌得善款33萬。遺憾的是,竟有國人用5000元假幣購買義賣品。當地記者親眼目睹了智利總領事失望的表情。
按説把臉丟在國際友人面前的這麼一樁糗事,無論從法律還是人性的角度來看,是非很分明。但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偏偏在微博上要幫丟臉的國人撐腰:外國領事館幹這種事,其用心就是想丟中國人的臉!中國就少了那33萬塊錢?真不要臉的是那些搞義賣的!
賀鏗的言論成為一場最不討好的護短,國人網上責罵一片。對此賀鏗認為,33萬不過是美領事一兩月的薪水,如此大張旗鼓,“是慈善嗎”?事後面對媒體採訪,賀鏗在回答發帖動機時這麼表示:“不願意某些外國人糟蹋中國人。”
撇開對於慈善常識的認知來分析,賀前副局長的言論,擱若干年前看,充滿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它代表著“寧可餓肚子、不可丟面子”的某種時代特徵,也充滿著對國門之外一切行為動機的警惕性。但跟帖顯示,這麼滿腔的熱血,絕大多數中國網民表示毫不領情。有網民直言:外國友人義賣不丟他們的國格和人格,倒是您這番話,給黨和國家、給國人,丟臉了。
33萬元,對去年一年三公開支花掉一個多億的國家統計部門來説,實在是個小數字,但在生活艱難的民眾眼裏,卻是天文一般的數字,對渴望社會關懷的中國殘疾兒童來説,是個溫暖的數字。如果賭一口氣,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確實不缺這33萬元。但善無大小,義賣傳遞的愛心,卻不是數字能夠替代的。
賀鏗主政國家統計局的時候,他所在的部門以及他本人,為慈善事業捐過多少款,是另一個話題。但賀鏗的慈善動因論,將人道主義丟在一邊,用狹隘的民族主義劃分你我,這種是非標準,確實與民眾的現實訴求相悖。
我們身邊的一些官員,腦子裏的國家形象,仍然停留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既不敢直面貧困以及貧富差異,又不願面對國人中客觀存在的人性差異。他們眼裏,面子的事,是比民生疾苦更大的大事。一旦在外國人面前露出窘態,就好像傷了國家的自尊,拼著老命去粉飾,甚至遷怒于國外的體制和意識形態。正如賀鏗在他的微博中所言:為何不滾回它自己國家義賣了再把錢拿來?各位好好想想,是外國人親還是國民親。
外國人在中國行善,國人做了丟臉的事,賀鏗卻責怪行善的動機不純。人家獻愛心,他跟你扯起了釣魚島;國人跟他講道理,他把群眾當傻瓜。之所以出現這種荒唐的爭論,正是雙方不在一個標準之下討論問題。
一方是曾經的高官,一方是普通的公民,差異何來?我看,關鍵還是前一方習慣了高高在上,習慣了大把花錢,習慣了政治站隊。唯獨不習慣的是,用人性的道德關懷,體恤民眾的感受。如此,國人不領賀鏗的情,倒還真不是他們像賀鏗感受的那樣,是“外國人糟蹋中國人”,而是賀鏗的言論,讓他們覺得,在外國友人面前,5000元假幣已經不是最丟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