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的公民意識

時間:2012-07-26 10:05   來源:檢察日報

  7月21日降臨北京的一場暴雨,引發了多方的關注和思考,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這場暴雨所檢驗出的真面目——包括這座城市裏的物和這座城市裏的人。通過這次暴雨襲城,有外媒直言“外表光鮮,裏子落後”。話雖不中聽,卻值得思考。希望有關方面能夠“知恥而後勇”,儘快從薄弱環節入手,補上自己的那塊短板。當然,這場雨讓我們看到的,除了某些不堪一擊的物、一些令人不齒的人,還有令人感動的公民精神。比如由網友自發組成的“雙閃車隊”。有學者評論稱,“北京市民在雨夜守望相助,讓中國的公民社會現出善良的原形”。

  公民意識是在現代法治下形成的民眾意識,表現為人們對“公民”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等活動主體的一種心理認同與理性自覺,主要體現在參與意識、監督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如果説暴雨中的“雙閃車隊”體現出的是公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那麼網友“網眼八分齋”的行為則是公民的監督意識使然。

  近日,網友“網眼八分齋”發帖稱,深圳“526”飆車案中的肇事車輛竟然在事發一個月後再次超速違章。帖中還附有在深圳交警網站查詢到的結果的截圖,可謂“有圖有真相”。這一發現頓時讓本已平息的輿情事件波瀾再起,眾網友群起而攻之,要求深圳警方作出合理解釋。面對質疑,深圳交警在微博回應稱,肇事車輛目前仍在扣車場,並沒有上路,只是此次交通事故的錄入時間延遲了一個月,而錄入時間被系統生成為違章時間。這一解釋雖然打消了網民的疑慮,卻不能平息他們的質疑。如有網友稱“隨便就將錄入時間當違章時間,未免有些兒戲”。有律師也認為,深圳交警部門的做法削弱了法律的嚴肅性,建議對此次錄入的“系統錯誤”,作出相應的懲處。

  如果説普通網友的監督是一種新生力量,那麼媒體記者的監督則是職業本能。日前,一組“小販抱城管大腿”的照片在網上熱傳,而照片的上傳者正是陜西的一名都市報記者。這組照片曝光後,很快便起到了輿論監督的效果——涉事城管被停職反省。但同時,涉事單位也對記者的拍攝動機産生了懷疑,推測此事是“一次有預謀、有策劃的行動”。“預謀説”被當事記者怒斥為“無恥”,稱這是城管局邀請其吃飯被拒的結果。個中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查證,但城管局拋出“預謀説”倒打一耙的做法並非明智之舉。且不論他們此説僅為“推測”,即便真有證據,也應首先檢視自己,從自身搜尋原因,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機構應有的氣量。此外,凡事一旦陷入動機論的泥淖則爭論將無休無止,于解決問題毫無益處,實不可取。

  近年來,國內關於嫖宿幼女罪存廢的爭論從未停歇,而今年尤甚。河南永城案、浙江永康案,再到近期被曝光的遼寧營口案,多名幼女遭性侵的惡性案件一次次將“嫖宿幼女罪”拋到聚光燈下。一邊是對該罪名可能會淪為有權有勢者“保護傘”、“免死牌”的擔憂,一邊是對“實踐中該罪比強姦罪判得更重”的解釋,其實不論該罪名最終是存還是廢,這場“存廢之爭”本身就已是一次很好的普法過程。從這場爭論中可以看出,普通民眾的法律意識已明顯增強,參與法律活動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所參與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入。通俗地講,你會發現“愛管閒事”的人越來越多。而這正是公民意識、公民責任的體現,也是推動法治進步的重要力量。(仝玉娟)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