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衛組織7月4日消息,聯合國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設定了新標準,今後每公斤液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0.15毫克。而中國衛生部等五部委發佈的標準是,嬰兒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毫克/kg,其他食品的限量為2.5毫克/kg,超聯合國標準16倍之多。(新華網7月5日)
我國嬰兒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與聯合國標準確實有很大差距。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後,公眾一聽説食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無不驚慌失措。事實上,只要不超標,三聚氰胺並非想像中那麼可怕,但關鍵是如何做到不超標?
我國的三聚氰胺含量標準超聯合國標準高達16倍,這不容小覷。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説,三聚氰胺含量新標准將有助於各國政府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健康。為了國人權益和健康,我們是不是應該及時與聯合國新標準接軌?
此前,一説起歐美發達國家的乳品標準,總説人家是發達國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趕上發達國家的乳品標準太有難度。而如今,聯合國推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新標準,不只是面向發達國家,而是面向全世界,我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員,沒有理由再拿國情説事兒了。
與聯合國新標準接軌,也是重塑我國乳品形象的需要。前不久,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聲稱“國産乳粉品質係歷史最好”,消息一齣,譏諷如潮,哪怕宋昆岡“自己的孫子,喝的就是國産奶”,也沒有打消消費者疑慮。即便他的孫子真的是喝國産奶,即便國産奶品質確實歷史最好,但如果標準過低,消費者自然不買賬。如果國産乳品標準與發達國家標準的差距越來越小,再不濟也能達到聯合國制定的新標準,消費者自然會逐漸打消不安。
不獨三聚氰胺含量,在其他乳品標準上,我國乳品品質也都有較大的更新空間。前年4月,公眾千呼萬喚的乳業新國標正式頒布,但年近八旬的國家乳製品訂標組原副組長曾壽瀛,怒稱“這簡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下調至200萬,均為歷史新低。曾壽瀛感慨,“現在的中國原奶品質,可以説是全世界最低了。”(中國網2010年6月28日)很顯然,標準降低了,即便再嚴格地依照該標準生産奶粉,又能如何?面對質疑,相關部門及專家卻稱:這樣有利於加強監管,避免因為達不到2.95%而出現奶農倒奶的情況。難道標準越低倒越利於監管了?民眾的身心健康又由誰來保障?
經過新一輪漲價,目前國內市場不少洋奶粉的售價已逼近300元大關,個別品牌甚至突破了400元。洋奶粉同一品牌同一款産品的售價國內國外懸殊,有的在中國的售價竟是歐美等地區的三四倍,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最貴”。如果國産奶品質過硬,洋奶粉敢如此囂張嗎?面對洋奶粉的“趁火打劫”,國內消費者依然青睞,這其實是更大的無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