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李姓女子自稱是某書記的親戚,從開發商手中拿得批條,可以7.8折購買兩套大南山紫園別墅,低於市場價839萬元。開發商稱向某書記彙報此事後,發現該女子並非領導親戚,不同意按折扣價賣房,女子指其不講信用。(見6月26日《大河報》)
關涉800多萬元真金白銀,這起口水官司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過公眾更為關心的是,所謂“領導親戚”身上何以附著了如此巨大的商業價值?
地球人都知道,不是“親戚”神通廣,而是領導面子大——開發商自己對此也不諱言。耐人尋味的是,作為關鍵角色的領導始終未露面,開發商之所以深信領導有這麼個“親戚”,也不過是恰巧接到了領導一個電話,而自己從中會錯了意。
雖然只是一起個案,但類似資本向權力獻媚之舉卻不鮮見,在這樣一個含混曖昧卻又彼此心照不宣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招搖撞騙者乘虛而入,子虛烏有的“領導親戚”一個個粉墨登場。實際上,類似的騙局已多次被曝光,但仍有人不斷得逞,與其説資本太愚鈍,不如説權力太強大——莫須有的“領導親戚”就像狐假虎威中的狐狸,誰都知道狐威是假,可誰知道他背後是不是真有虎威助陣?
數日前,香港貿發局一位內地業務拓展總監説:“在香港做生意很簡單,跟官員處好關係並沒有用,他們也都害怕你跟他處關係”,引發公眾感慨。反觀內地一些地方,做生意能夠請來領導吃飯,那是本事,非但要與領導搞好關係,領導身邊一乾人等也不能怠慢。
當然,一些深諳此道的商人對此並不懼怕,“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領導有愛好,就能投其所好;領導難接觸,就從身邊人下手。這已成了一種潛規則。基於此,“領導親戚”突然造訪,怎能不令開發商大喜過望,乃至於失卻基本判斷?開發商現在的窘境不難預料——原本是想討好領導,自己惹了一身麻煩不説,還連累領導可能“躺著也中槍”。
資本向權力獻媚的積極性有多高,權力對資本施加的影響就有多大。在這樣一種非正常的市場生態中,“領導親戚”身上不免附著了無窮的市場價值,從而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這樣的生態不改變,類似的招搖撞騙、犯傻上當之事很難有個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