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關於“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在網上迅速流傳。這條消息源自財新《新世紀週刊》最新一期封面報道——《自來水真相》。(5月8日《中國經濟網》)
倘若一種事物被探究真相,多數情況下不是什麼好事。真相原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但在習慣於掩蓋真相的現實語境下,真相就有點“內幕”的味道了。那麼,用作《新世紀週刊》最新一期封面報道的《自來水真相》,究竟要告訴人們什麼真相?
報道中説,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做了一次全國普查,得出了最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但至今,住建部仍未對外正式公佈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所謂“實際合格率50%左右”,也是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業內人士所獲知的此次檢測結果。
為何住建部至今未對外正式公佈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問題可能是這個調查數據和水廠自檢自測水質結果存在悖論:幾乎所有飲用水界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城市水質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幾乎沒有一家水廠自檢自測水質不合格。
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不能和當前有毒有害食品氾濫相提並論。因為,即使50%左右的合格率確實是“自來水真相”,也不屬於暴利驅使下的見利忘義,而是原有的制水工藝跟不上水源被污染的進度造成的。全國縣以上4000多家自來水廠中,98%仍使用傳統水處理工藝,如果水源被重金屬離子和有機化合物所污染,傳統工藝就顯得力不從心。
自來水原本不是工藝十分複雜的産品,它對人們生活帶來的最原始貢獻,可能不是衛生,而是方便,所以稱之為“自來水”。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人們用水缸盛水,用明礬沉澱,以至於後來用漂白粉消毒,基本上也達到了自來水的衛生標準。而水廠的傳統制水工藝,也是消毒、混凝和過濾後送到每家每戶,變成了“自來水”。
而讓這種傳統制水工藝顯得力不從心的,並非需求量的增加,也不是對自來水要求的進一步提高,而是因水源的污染使得傳統制水工藝無法分離原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和有機化合物,而這種有害物質也不能通過後期高溫消毒。
並不是沒有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去除原水中的有害物質,而是在不少本來就沒有污染的原材料,在利益驅使下人為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現實,以及有關部門對此的監管鬆懈。在這樣的食品安全衛生現狀下,本來沒毒的被人為搞成有毒,還怎麼能去指望自來水這種産品“額外”消毒?管不住人為“投毒”的相關部門,怎麼去管沒有進一步“消毒”的自來水?
事實也是如此,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質中心做了一次全國普查,交叉檢測,數據卻一直沒有對外正式公佈。住建部水質中心總工程師宋蘭合在紀律允許範圍內,做了部分介紹——“那次全國普查,發現4000余家水廠中,1000家以上出廠水水質不合格。結果表明,多數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2009年以來,城市自來水水質並無“太多改善”。因此,即使有了新工藝、新標準,如果失去監管,沒有實質性懲罰措施,還是不為地方政府和水廠所懼。所以,“新標準頒發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改造方面鮮有進展”。
了解了這個過程,試想,即使“自來水真相”大白又如何 ?自來水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引起的水源污染。而環境污染正是當前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模式下,無度開發的必然結果。“自來水真相”也許可以視作急功近利下竭澤而漁引發的大自然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