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曾在全國聯合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包括“刪帖公司”在內的一大批從事非法網路公關活動的網站被關閉。不料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刪帖公司”東山再起,而且更加明目張膽,大有“生機勃勃”,將“刪帖”進行到底之勢。
“刪帖公司”刪除的是什麼內容呢?當然不會刪除具有“正面效應”的新聞、資訊、廣告,而是根據“危機公關”方的要求,刪除各種“負面資訊”。這樣的行為,無疑擾亂了網路秩序,破壞了新聞生態,阻礙了輿論監督,毒化了社會風氣,委實是當下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共同遭遇的一大公害。
怎能允許這樣的非法行為逍遙法外?令人糾結和不解的是,為什麼就不能持續下去,把“刪帖”之類的違法行徑徹底刪除,而是容忍其死灰複燃?這背後莫非有難言的苦衷?莫非有什麼説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勾連?
要刪除“刪除公司”,想來其實也不難,找到一個突破口,從實處著手,便能事半功倍。比如,“買”與“賣”,雙方各有利益訴求,那就先查查是哪些公司、哪些單位或哪些人願意“掏錢消災”,查明後便予以曝光,來一個“殺雞儆猴”。失去了“買家”,作為“賣方”的“刪帖公司”還能做什麼呢?而對“刪帖公司”,則可“以牙還牙”,至少先將它們那些觸目皆是的網路刪帖廣告刪除掉,不許其“廣而告之”。憑目前的網管技術手段,這事兒難度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