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即將過去的2011年,中國繼續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但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起來,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經濟金融等領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
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十分嚴峻複雜,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新情況新變化,對中國能否走好即將結束的2012年,世界在拭目以待!
中國如何審時度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抓住機遇,化解風險,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就近説,能否走好2012年;朝前看,能否走好“第四個10年”?世界在拭目以待!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向世界發出聲音:中國將一如既往,“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不穩,進不了;不進,穩不住。
穩中求進,要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
穩中求進,要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穩中求進,要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
穩中求進,穩,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穩中求進,要把穩和進的關係處理好,就要把兩個難點解決好:穩增長與抓改革,穩增長與調結構。
穩增長與抓改革
如果説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之前,面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結構問題也日益突出的“喜憂參半”形勢,我們想説的話是: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面對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但外部環境依然嚴峻,結構問題更加凸顯的“小喜大憂”形勢,我們想説的話是:堅持到底,穩中求進。
堅持到底——“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就來之不易。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挫折時頑強不屈更重要。我們必須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繼續刺激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增長。
漲潮時掩蓋的石頭,退潮時都會暴露。一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特別是結構不合理、效益不高、資源能源消耗過高等問題更加凸顯。我們在保增長中必須調結構。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危機通常是調整和提升經濟發展水準的時機。世界各國都在緊抓危機中蘊含的機遇,加快發展轉型的步伐,搶佔新的發展制高點。應對危機首先要穩住陣腳,繼而要“穩”中求“進”。此“進”非“冒進”、“大躍進”,而是科學推進、循序漸進,是品質提升、結構優化的進。在調整轉机變發展方式,在擴大內需中拓展發展空間,歷經風雨的中國經濟就一定能站在新一輪競爭的起點上,在“後危機時代”贏得主動。
穩中求進,不竭的動力來自改革。“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後的持續發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3年5年,而是要看20年,要看下世紀的前50年。這件事必須堅決幹下去。”讓我們謹記鄧小平此語。
穩增長與調結構
那麼,穩增長與調結構如何結合?穩增長能否調結構,調結構能否穩增長?與其在理論上爭執糾結,不如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當今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制高點,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迴圈經濟。這當然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比較發達的科技水準和比較雄厚的産業基礎。像四川遂寧這樣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人口密度大,地下缺資源,手上缺資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品質不高、産業結構不合理,也要搞綠色經濟,能不能?如此大跨度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行不行?
兩個問題,帶有普遍性,正好反映出當前穩增長與調結構可能發生的矛盾與糾結。
遂寧回答:能。他們以統籌城鄉規劃為引領,以推進産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為載體,著力發展生態種植業、綠色養殖業、農業迴圈經濟,加快建設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現在,以特色效益農業基地建設為重點的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全市無公害農産品和綠色食品達到73個,面積152.7萬畝,綠色産品上飛機、進超市、入萬家;電子資訊、生物制藥、綠色能源産業快速崛起,電子産業産值實現連年翻番;現代商貿物流快速發展。從切薯片到做晶片,從“居中不通”到“交通樞紐”,從“丘陵盆地”到“開放前沿”,從“被動保穩定”到“源頭創和諧”。賈慶林同志讚揚,遂寧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環境就是生産力,環境就是吸引力,環境就是凝聚力。
遂寧人説,搞綠色經濟是要花錢,但也能賺錢——促進增長。遂寧2010年同2005年相比,每人平均GDP由5789元到13837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5.82億元到17.7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6667元到13778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828元到5390元。舍得——遂寧的名酒品牌,有舍有得——印證了遂寧的發展哲理。摒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要舍得。舍得多,得的多;舍得少,得的少;不捨不得,有舍有得。
列寧説過,生機勃勃的創造,在於人民群眾本身。中國遠非一個遂寧,到處有穩增長、調結構的生動實踐。東部就不用説了;中部,有努力建設“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湖南;就連西部最貧困的貴州畢節,也在鍥而不捨地“生態建設,開發扶貧”……
穩中求進,中國能走好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012年,並有信心創造“第四個十年”繼續增長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