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在湖北浠水縣政府網站“政務互動”平臺發現一條“搞笑”回復。10月13日,一位該縣在外打工人員留言詢問村裏交100元養老保險的情況。10月27日,回復該留言的處理結果顯示:“可以在百度搜索‘浠水縣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11月19日《南方日報》)
且不説差不多隔了半月的網上政務回復,還能不能算是“及時互動”。正如一些網友看到這條“笑聞”後所議論的,比起某些“長眠不醒”的政府網站來説,這樣一個“自己搜索”的“認真答覆”,至少沒讓群眾的網路問政“石沉大海”。所以,回復雖然“雷人”,可見貓在網後的公僕,也不完全是個“閒人”。
由此政府網站的“雷人回復”,我很快聯想到了剛剛傳聞的一紙“雷人醫告”。據《黔中早報》11月18日報道,貴陽市民黃小姐日前在一家醫院兒科護士值班房的玻璃窗上看到一則“雷人”告示,“醫務人員不是神,如果要求輸液一次成功,請到其他醫院就診。”這家醫院為了解決許多家長希望護士給小孩扎針時一針到位,但很多護士的確沒法做到而引來責罵的難題,乾脆白紙黑字地有言在先、敬請繞道,以期將“問題對象”和“刺頭家長”提前過濾。
“自己搜索”和“繞道扎針”之類的雷言雷語,看起來情節輕微、危害不大,但卻很容易讓市民百姓和社會輿論少見多怪,並馬上嗅出一股高高在上、愛理不理的“官派異味”來。政府網站建議諮詢問題者“自己搜索”,當然也算是解疑釋惑的可選途徑之一。可最該自問一下的是,假如什麼事情都能這樣輕輕鬆鬆地處理掉,那老百姓花那麼多錢養著你們這些“辦事員”,究竟用來幹啥的呢?
而貴陽那家醫院“雷人醫告”的設計理念,則更會令人擔心引發“借鑒效應”。譬如,銀行可以説,若怕取到假鈔,請不要在本ATM機取款;飯館可以講,要是擔心吃到“地溝油”,請謹慎入店消費;交通部門可以稱,為了打消“翻車”“出軌”顧慮,請三思而行再決定掏錢買票……如此“自我免責”、“自求安寧”的告示,環環相連、紛紛出籠以後,哪怕再強勢的行業,除了在自己“一畝三分地”尚能無憂無慮,到了外面,必然也要叫苦連天了吧。
我還是願意相信,“雷人回復”也好,“雷人醫告”也罷,它們出現的本意,倒並不是真的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實話實説,這些“撼言撼語”公然亮相的背後,的確也隱隱表露了一種“愛來不來”、“咱不侍候”的“官家思維”。其潛臺詞便是,別把“群眾是衣食父母”或“患者是醫院上帝”太過當真,咱是靠“公家”吃飯的人。
可以説,若以民為本虛飾,官家雷語就難消。敬業奉獻和優質服務,從來都不是靠嘴巴説説、標語挂挂,就能讓人信以為真、心服口服的。如果“心裏”從沒真正打下堅實的“為民”意識,到了某種時候和場合,恐怕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露出種種“雷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