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逃回北上廣”的話題引發新一輪熱議。在一線城市工作過的人,雖然面臨著買房壓力、戶籍歧視等,但二三線城市也絕非世外桃源。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卻發現自己並不適應,因為在一個熟人社會,做事更要講關係、論人情,發展或許更難,價值觀的衝突或許更大。(《人民日報》10月27日)
我們常説,總有一種選擇適合你。僅僅兩三年,代表著這個社會中高端的白領便經歷了逃離與逃回“北上廣”的反向人生。這當然也算一種選擇,但完全不是最優的,而是滿臉無奈:面對“北上廣”的高房價高消費而耗不起,回家創業卻無過硬的“爹媽”資源而拼不起。白領尚且如此,其他藍領、“黑領”、“泥巴領”又情何以堪?
白領們逃回“北上廣”,心靈已兩度受挫,相較于因無法承受高房價負氣而走的兩年前,兩年來,房價漲勢依舊肆無忌憚,實現購房夢的距離越來越遠。除了爬得更高的房價,白領們還會發現,薪資收入更不可能與房價漲幅相提並論,只能拿來對照CPI的增幅而聊以自慰,可CPI的數據裏沒有房價,即便白領收入跑得過CPI,也不一定跑得過房價。
最近幾個月的宏觀統計數據表明,在房市調控和金融收緊的雙重政策夾擊下,飆漲的房價有趨穩跡象。一些媒體甚至還披露個別樓盤因促銷力度過大,而出現售樓部被業主砸壞的新聞,但更為冰冷的事實是,房價高漲時,即便再多人怨聲載道,也不會有人“砸館”。房價連年飆漲,實際也是社會資源配置失序的一大表徵。
創業既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源泉,也是個人改變生存狀態的重要路徑。回鄉創業的白領首先無法面對的是匱乏的“拼爹”資源。這其實是基層的普遍縮影,就像那個村公章由村主任老娘收費式管理的例子一樣,越是深入到基層,公共秩序越是淡化,越富有濃厚的江湖氣息。如影隨形的,是基層資源的高度緊缺。一線城市市政年投資動輒突破千億元,做大融資平臺,想方設法吸納巨量資金,可在更多基層,年久失修的水利只能年復一年地吃老本,挂老賬。長期形成的由大中城市向邊遠地區輻射的倒金字塔資源分配方式,必定導致越往低處,資源越乏緊俏。加之一些基層的權利不彰,僧多粥少,圍繞極其有限的資源,“拼爹”事實上成了最大的規則。
白領對“北上廣”的逃離與逃回,又何曾不是大眾左右為難困境的真實映射呢——融入城市面臨高門檻,紮根城市缺乏歸屬感,白手起家式創業又困難重重。逃來逃去這種生存狀態需要制度性突圍:大的方面,要科學配置社會資源,強化行政權力的責任意識;小的方面,要加強市場的公平建設,讓人力資源流動回歸市場供需的正確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