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喬布斯走了,輿論在討論“誰是下一個喬布斯”的時候,寧波新近出臺了一份關於創新型領軍人才培養的《意見》,欲培養喬布斯式人才。雖然喬布斯難以複製,但可以在環境和制度上創造條件,讓更多的創新型領軍、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綜合媒體報道)
傳奇人物喬布斯離去了,無疑令人扼腕。然而,假如喬幫主在天有靈,看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可能將有上千個“喬布斯”式的人物站起來,不知會不會對後繼有人頗感欣慰。
按照寧波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千余名“喬布斯”領軍式人物將在5年的培訓週期中被批量打造出來。從超過5000萬元的培養經費,以及邀請兩院院士來做導師的縝密計劃來看,寧波打造“喬布斯”的確並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舍得投入,甚至堪稱大手筆。
事實上,原創固然並不容易,但模倣和山寨卻要相對輕鬆很多,就連喬布斯開創的iphone,ipad等創新産品,也免不了被亦步亦趨的效倣,既然喬布斯已經用他的經歷給出了成功的範例,有了現成的榜樣和明確的方向,只需依葫蘆畫瓢,批量打造“喬布斯”未必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産品山寨起來或許只需“依葫蘆畫瓢”,但是,假如想用同樣的方式批量製造“喬布斯”,恐怕很難如願以償。
儘管寧波的計劃也並非真的想再造“喬布斯”,而不過是想培養一些創新型人才或領軍人物,但這樣一種培養模式,看似體現出對營造創新環境的重視,實則卻是一種行政式的套路,而正是這種行政化的人才培養與創新體制,恰恰與創新的本意與初衷相悖。
不難看出,無論是千名“喬布斯”的候選人將從全市企事業單位和部省屬單位中選拔,還是通過行政之力直接參與到“喬布斯”式人才的培養和打造,其實並無太多新意,骨子裏也仍然與過往的人才遴選與培訓機制並無二致。
而對比喬布斯的成長路徑,之所以能夠寫就傳奇人生,則更多得益於其不受外界干擾的草根式生長。以喬布斯式的學歷,若是放在中國,恐怕連創新人才候選人的硬體條件都不夠格,而以其特立獨行的脾性,和領導的人際關係恐怕都處不好。
某種程度上,當創新人才與領軍人物,依然步入行政化培養的老路時,與其説是對創新人才的激勵,毋寧説是與創新制度的背道而馳。
真正意義上對創新的呵護,其實更應是對多元化個體的包容,對草根式生長的呵護,而不是以行政化的眼光來對“誰是下一個喬布斯”作出自信滿滿的欽點。那種認為只需花錢就能出創新,5000萬便能打造出“喬布斯”,也不過是一種權力自大罷了。
一言以蔽之,“喬布斯”不是“培養”出來的,真要讓中國的“喬布斯”們能夠生長,其實更需要權力掌握好自己的分寸,守好自己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