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了煙臺大學圖書館設立考研包廂,需要每天交兩元錢才能使用的事件後,引來社會關注。17日,煙臺大學相關負責人稱,學校已經取消對考研包廂的收費,這些包廂將對所有學生免費開放。(9月18日齊魯晚報)
只不過為了區區兩元錢,高校就對自己的學生動刀子割肉,一臉的市儈相外加撲面而來的銅臭味,足以讓人窒息。煙臺大學以考研包廂為道具、以學生為群眾演員,用兩塊錢的低成本為民眾完美地演繹了什麼叫“奪泥燕口,削鐵針頭,蚊子腹內剜脂油,鷺鷥腳上劈精肉”。
圖書館包廂收費擺明瞭就是毫無道理的教育資源的二次收費,我們從中見識的是功利主義在大學校園的進一步蔓延,所以,大家也不用費力氣和人家説什麼“學生是交了學費來的,有權利享受學校的教育設施”,也無需浪費口水和人家談什麼“教育不能天天只盯著錢,高校不能為了兩元錢折腰”,這種在馬路上隨便拽個人過來閉著眼都能説的道理,天天把教書育人挂在嘴邊的高校顯然沒有理由不知道。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更讓人糾結,畢竟,“明知故犯”較之“無心犯錯”性質更加的惡劣。
迫於輿論的口水板磚,煙臺大學無奈地收斂了自己的斂財慾望,這當然是好事,可是,這樣的勝利卻讓我們越琢磨越不是滋味。畢竟,輿論一質疑,煙臺大學立馬就“有過則改”,這樣迅速的反應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高校“察納雅言”的低姿態帶來的愉悅,而是更深的疑慮:這所謂的考研收費包廂咋越看越像一隻“試探氣球”?到底是高校利欲熏心被黃金白銀晃花了眼頭腦一熱作出的決定,還是在故意用這樣的決定試探民眾的容忍底線?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高校為了追求利益動輒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越過底線,而是高校為了追求利益眼中已經沒有了底線。
所以,在煙臺大學信誓旦旦地向民眾表示已經取消了該項收費的時候,民眾更想追問的是:到底是誰想出了這樣的“生財之道”?為什麼能這麼堂而皇之地實施?收費是取消了,可決策者與實施者又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受到了什麼懲罰?你總不能以亂收費傷害了民眾情感還一笑而過,充其量是退回亂收的費用就完事了吧?問責的板子都沒舉起來,更不可能打疼亂收費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