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資訊公開應除三屏障

時間:2011-08-04 14:04   來源:燕趙晚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佈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8月3日新華社)

  時代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大眾麥克風時代,任何事實真相借助手機拍照、微博傳播,都能在第一時間傳達到千家萬戶,倒逼公共理念、公共服務意識不得不透明和公開。這已經是無法阻擋的社會潮流。

  要想讓公開和透明大踏步前進,就要掃除攔路虎。首先是暗中抵制。公開和透明是官民溝通、舒緩民意、化解矛盾的最佳手段。但是公開會讓某些官員面臨更多的資訊挑戰和真相挑戰,權力範圍受到很大制約,甚至會影響到政績和地方形象,更影響到未來的烏紗帽。所以,為了盡可能減少“行政麻煩”,各級政府處理公共危機的一個慣常思維就是:能遮掩的就遮掩,盡可能製造資訊盲區,爭取所謂的輿論主動權和控制權。

  最典型的就是三公消費公開,還有官員財産公示制,儘管媒體監督聲勢浩大,官員財産申報根本就沒有實質性進步,三公消費也是擠牙膏,而且既沒有每人平均數據,又沒有詳細的消費數據,實際意義不大。所以,重大事故公開一定要避免這種狡猾思維,要求打開窗戶説亮話,讓官員們知道,搞小動作和暗箱操作,註定會讓自己更加被動。

  還有就是資訊無知、觀念落伍的攔路虎。很多地方所謂的現代化,僅僅是硬體達標,官員的素質及駕馭多媒體的能力,以及現代化思想,還非常微弱。如那個“微博開房”的網盲。實際生活中,很多官員不看書、不研究資訊化,不學習現代化手段,諸多事情都是工作人員代勞。所以,就算中央提出了透明、公開的要求,因為自身對現代化手段缺乏感同身受的認知和敬仰,就會出現懈怠。導致此要求被架空、擱置。

  再就是茫然四顧的觀望態度。應該説,很多官員已經從權威部門的輿情反饋評價以及政府公共危機綜合評價中認識到,不公開、拒絕公開就是一種落伍。可是,在周圍很多官員和地方政府都沒有積極響應,仍在默默觀望的背景下,個別官員就是想公開,卻迫於周邊輿論環境和上級領導的臉色,也不敢轟轟烈烈的公開,不敢全部徹底的透明。更多透明和公開必鬚根據領導人臉色和周邊環境行事。要想讓透明公開精神得到落實,必須摒棄這種瞻前顧後的矛盾思維,將公開和透明思想納入對官員的思想考核內容,讓更多官員拋開顧慮,願意公開,大膽公開,多創造公開的環境。中央的透明和公開精神,才能得到積極落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