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局宣佈,國務院已正式批復確定從今年起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主要目的是讓當天變成一個全國旅遊的活動日、宣傳日,從而提高公民的旅遊意識,讓社會各方面更加關注和重視旅遊業發展,不斷優化旅遊發展環境,積極促進旅遊消費,推動旅遊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並帶動第三産業發展。國家旅遊局表示,將倡議全國各主要景區在每年的5月19日推出免門票或打折優惠。
關於“中國旅遊日”,此前主要是兩個地方在爭兩個日子:一個是3月30日(徐霞客從家鄉出發首次出遊日),另一個就是5月19日(《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可見,兩個地方打的都是徐霞客牌,雖然旅遊日之爭最後以徐霞客故鄉敗北,但徐霞客這個中國旅遊的“形象代言人”,註定是“被”當定了——之所以説“被”,是因為網友們一致認為,徐霞客若能活到今天,他願不願意當這個“形象代言人”還不一定,他還遊不遊得起那些名山大川更是成問題。
據悉,“中國旅遊日”的標誌、口號正在廣泛徵集中;依我看,既然“中國旅遊日”完全打的就是徐霞客牌,口號不如就叫:“像徐霞客一樣去旅遊”——對於設立“中國旅遊日”的主要目的“推動旅遊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來説,倘若國民都能像徐霞客一樣去往祖國名山大川四處旅遊,無疑是最好不過的期待了。然而,要真正實現這個目的,光是設立“中國旅遊日”以宣傳提高“公民的旅遊意識”,恐怕是找錯了方向。
經過這麼多年“黃金周”的人山人海演練,國人對於旅遊最缺的其實已經不是意識,而是金錢和時間。想去桂林的歌者唱: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了錢的時候又沒時間。中國旅遊未來的生力軍們,面臨的往往正是這樣的情況。
帶薪休假制度在中國相當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紙上的福利”,大家只能擠著幾個“小黃金周”和“大黃金周”旅遊,與其説是看景不如説是看人,自然使旅遊興致大減。徐霞客要是活到現在,黃金周肯定是他的休息周,要不然那本《徐霞客遊記》所記的就不是什麼自然美景,而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
更要命的是錢,是景區門票漲得太多太頻。發改委規定景區門票價格“三年最多漲一次”,被落實成了景區門票“三年必須漲一次”。景區門票價格聽證會已經鬧出了無數的笑話,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其聽證結果的有效性。公民的旅遊意識倒是絕對的有,也想著該為“推動旅遊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做點貢獻,可面對名山大川,沒錢可沒法進去啊。
倘若有好事者想重遊一番《徐霞客遊記》記載的路線,景區門票外加必不可少的旅遊挨宰,所需金額一定可以稱為天文數字。所以説,國家旅遊局光是倡議各景區在“中國旅遊日”這一天免票或打折是沒有用的;真正重要的是,應該借鑒國外的“國家公園”制度,要求現有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至少對本國國民,實行免票或者非常低廉的門票,大部分維護經費都由財政給予補貼。唯有首先將國民“遊不起”的問題解決了,才好意思呼籲大家“像徐霞客一樣去旅遊”。(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