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涯赤子心》製片人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揭秘了影視圈內“兒童替身”的行業現象,在橫店等大影視城,兒童替身已漸漸市場化,薪酬百餘元,“童替”能代小童星們完成跳河等辛苦受累的拍攝任務。(4月11日 《廣州日報》)
我不知道,一些父母是基於什麼心理,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童替”,但我情願相信,他們不是為了孩子跳一次河所能得到的那百元報酬,而是希望借此也給自己的孩子一個走上演藝道路的機會,又或者,僅僅只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膽識和經歷。因為,我實在不願去想,這些年齡相倣的孩子,在還未諳世事的年紀,就飽嘗因家庭物質條件差異而帶來的人生際遇的不同,不管這感受是優越還是自卑。
童替的存在,很顯然和以往我們熟知的演員替身,有根本的不同。眾所週知,之所以會有替身,是因為影視劇中常常需要表現一些專業行為,這些行為由於技術難度原因,或者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強化訓練完美展現,又或者帶有危險因素,於是由一些接受過專業指導、具備專業技能的人,來替演員完成相應的拍攝。而即使是對成年演員來説,如果僅僅因為表演辛苦又受累,就啟用替身,也會引來輿論的非議。所以,一個有敬業精神的演員,都是自己能完成的動作堅持自己完成。這不僅是對他人權益的尊重,其實也是對自身工作的負責。
實際上,相當一些演員能出名,也與這種敬業分不開。可現在,一些有錢的父母花錢運作自己的孩子參與拍攝,既想孩子儘早成名,又不希望兒女經歷成名所應承受的歷練,於是讓別人的孩子來替自己的孩子吃苦。這其實既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對其他孩子的傷害。畢竟,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一個未經艱苦歷練的孩子,或許能短時間內獲取演藝事業上的名氣,但由於缺乏相應的鍛鍊,以及養尊處優帶來的人格缺陷,終究無法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長久。從這個角度説,“童替”的存在其實也是個教育問題。
至於“童替”背後反映出的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就更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更不要説,這一現象是否涉嫌雇傭童工,有無違反《勞動法》,更值得深究。所以,我們實在不該只把“童替”當作一個娛樂新聞來看,而更需意識到這一現象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怎樣影響孩子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天真無邪的心靈,而作為監管部門,是否又該擔起自己的職責,對“童替”的存在進行必要的干涉,比如涉及兒童的影視劇應該剔除一些危險鏡頭,嚴格規範“童替”的使用範圍等,還所有孩子一個純凈的成長環境。要知道,一個國家演藝事業的發展,絕不應該建立在把兒童置於危險的表演中。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我們保護的,在這一點上,不因他們的家庭出身有任何差別。即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這“當家”也不該是讓窮人的孩子去替富人的孩子吃苦受累,這不符合一個文明社會該有的認知。社會的公平、文明,説到底都是起跑線問題,而這,正是真正的起跑線。(郭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