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區域自4月1日起上調停車費,最高達15元/小時。政策實施後引發的一個直接後果是,部分小區也開始或醞釀上調車位租金。出現這個結果是必然的,因為非居住區停車費上漲後,上班族肯定會想到把車停到單位周邊的小區,而小區肯定吃不消這個壓力,於是跟風上漲。
一説到汽車,人們會習慣性地想到公車。如果一碗水端平,大家也沒話可説。問題在於,上調停車費後,私家車主養車成本增加,公務車受影響如何?一方面,機關單位停車位原本就相對充足,乃至社會上一向有呼聲,呼籲機關單位停車位錯時向社會開放;另一方面,公務車在市區收費停車場泊車,花得也是公家的錢,這未必讓機關單位人士肉痛。
無怪乎有人説:上調停車費誰最受益?停車費上漲,會有大量私家汽車停駛,起到了緩堵作用,而最大的受益者,與其説是付得起高額停車費的車主,毋寧説是各機關單位的公務車。話説回來,假如此舉效果不明顯,如此大幅上調停車費又有何益?且不説,即便公務車付得起停車費,多出來的預算開支,也還是納稅人的錢。
3月26日,溫家寶總理在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三公”支出要進一步削減,開展公務用車專項治理,並強調公務用車的支出要詳細公開。而今,在停車費用高漲的背景下,北京公務車的開支費用還能不能降下來?
顯然,既然總理強調“三公”支出要進一步削減,北京公務車的開支費用要想不高漲且有所削減,就必須大量減少公務車的出行。否則,如果私家車因停車費上漲而被迫減少出行,而公務車卻能夠像過去那樣正常出行,恐怕並不合適。
以提高收費治理交通擁堵,國內並不罕見,甚至有專家建議收取道路擁堵費。實際上,這都不是治堵的根本之策。緩解交通擁堵的出路,還在於大力建設公共交通、大幅度減少公車出行、倡導綠色出行,想法設法挖掘現有資源,提高交通管理服務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