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補機關幼兒園,“歷史原因”還要扛多久?
時間:2011-01-25 13:46 來源:羊城晚報
《羊城晚報》報道,在廣東省人大會議上,代表們收到《廣東省2011年省級部門預算草案》。有代表發現,按此預算,省8所幼兒園一年花費超過6863萬元,比去年有所增加。早在7年前,就有省人大代表指出,用省級財政供養幼兒園極為不合理,因為機關幼兒園不屬於公共財政範疇,不應該用納稅人的錢讓少數人受益。省財政廳一位處級幹部曾向記者解釋,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幼兒園是相關機關的一個附屬事業單位。
7年來,儘管以公共財政補貼機關幼兒園一事飽受公眾詬病,年復一年地引發委員代表的強烈非議,但廣東2011年預算中財政補貼不降反升的事實再一次清楚地表明,機關幼兒園的“歷史原因”仍將持續。而在始終未能對歷史原因的“舊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7年來委員代表的非議正逐漸累積為新的歷史。當新的歷史對舊的歷史無可奈何之時,機關幼兒園享受財政補貼將愈發變得天經地義。
無疑,機關幼兒園確實有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子。不過,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努力下,包括戶籍在內的許多歷史堅冰均出現消融跡象,唯獨機關幼兒園“吃皇糧”的特殊地位本色依舊,這讓人不禁要問:真是受制于歷史原因難改,還是涉及自身利益不願改呢?
由於幼兒園尚未納入國家教育經費投向內容,所以條件稍好點的幼兒園收費往往高得離譜,而且名額極其有限。也正是在這一現實的強烈對比下,靠公共財政支撐的機關幼兒園無論在師資力量,還是軟硬體配置上顯得更勝人一籌。倘將幼兒園視若教育起步,那麼始自這種起步,機關工作者與社會人員的幼兒便出現在資源嚴重不對等的不同教育環境之中,自然難言起步公平。
歷史原因不是一個可任意填充的籮筐,改革當然需要時間和環境,但改革不能沒有任何可供公眾預見的方向和寄望的時間表,否則,身邊的眾多問題,無不可打上歷史原因的烙印而置之不問,任不公平現象肆意蔓延。
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