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市民有尊嚴,城市才有幸福感

時間:2010-12-28 12:5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12月26日晚,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20座城市獲得了“幸福”殊榮。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及以上)為:杭州、成都、長沙、昆明、南京、長春、重慶、廣州、通化、無錫。(12月27日《新京報》)

    城市的幸福感,來自于品質化的生活,更來自環繞在每位市民身邊的安全感。對于社會主流民意而言,幸福感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事實判斷,又是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今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評選主題是“創造幸福,享受尊嚴”,可見,市民只有在一座擁有尊嚴這種心理狀態的城市里,方可體驗到何謂幸福。

    在《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中提到,經濟相對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產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或者稱為“偽幸福”。這種越是經濟發達地區,市民幸福指數反而越低的現象,恐怕類似于“居大不易”的心理。唐代顧況曾戲謔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今年以來的物價飛漲,也讓百姓體會到通脹預期時代生活的艱難。央行近來公布的一係列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物價的滿意度已經降到11年來最低點。

    對于城市中的廣大“蟻族”“鼠族”而言,不必蝸居在膠囊公寓里,讓中低收入群體通過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等正規渠道解決居住難題;對于那些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窮二代”求職者而言,不必和“未畢業已上崗”的“官二代”進行毫無希望的“競爭”;對于民以食為天的家庭主婦們而言,不必拿著科學儀器去研究蘑菇是否有毒、火鍋是否能吃等食品安全問題;對起早貪黑的上班族來說,不必在公交車、地鐵上被擠成“相片”……市民的尊嚴,來自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自于各個層面的平等和保障,來自于整個社會賦予每一個人享有法律所給予的自由和權利。而擁有這些保障、權利的市民,才有尊嚴,才能體會到城市生活的幸福。

    幸福感,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體體驗。而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則應當是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感疊加在一起的群體體驗。如果將幸福總值作為衡量城市、社會、國家發展程度的新指標,無論是在生存壓力已經頗大的京滬穗等一線城市,還是房價逐步發力的二三線城市,都應當將以人為本、保障市民的基本尊嚴放在城市發展的首位。(劉晶瑤)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