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的關鍵是態度不是制度

時間:2010-11-23 14:01   來源:瀋陽日報
  “建立剛性財政預算約束的公車管理體系”、“電子監控公務用車”、“公務用車社會化和公車保養社會公開招標”、“強化政策執行和監督環節”——針對民革中央提交的《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國家發改委回復稱,目前該委正抓緊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相關工作,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促進此項工作加快推進。

    依據民革的調查,眼下的公車制度除了成本太高、效率低下、超標配置之外,公車私用現象嚴重,這也是老百姓反響最為強烈的。公車使用存在三個“三分之一”,即辦公事佔三分之一,領導幹部及親屬私用佔三分之一,司機私用佔三分之一。當公車私用在公車使用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時候,公車改革已經不再是一個技術問題了,而是一個態度問題了。

    一個是公車私用的態度,一個是監管的態度。對於公車私用,很多官員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他們看來,順理成章,而不用反而不正常了。官員態度如此,司機態度更如此。與公然的公車私用遙相呼應的是,監管不力。隨處可見的公車私用,如果説監管部門看不到,那是説謊。之所以監管不力,最關鍵的原因是監管者本身就是公車私用的受益者。

    所以,公車改革是一個技術問題,但更是一個態度問題。而眼下的公車改革,無論公車貨幣化,還是公車集中管理,抑或是兩種模式相結合,都是對既得利益的承認。比如,公車貨幣化,有的領導光公車補貼就高得驚人,而制度設計者卻認為還是降低了成本——相對以往過於龐大的開支。更糟糕的是,在公車貨幣化之後,甚至公車集中管理之後,公車私用現象仍無法制止。這就造成公車改革越改成本越高的現實,與公車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

    民革中央提出的公車改革四大措施,仍是技術層面,能否因此撬動態度問題,難以令人樂觀。如果態度不變,再完善的制度設計,都將落空。

    對於公車私用,需要零容忍。公車改革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態度問題。只需要明確,如果發現官員公車私用,將如何處理。明確了這一點,不用擔心發現不了私用現象。那麼大的一個鐵疙瘩來回移動,無論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都不可能像官員貪污那樣可以悄無聲息地裝進腰包。換句話説,發現公車私用並不難,難的是發現了之後怎麼辦。如果不能對公車私用零容忍,別説給公車裝上電子監控系統,就是每輛公車上配個監督員都無濟於事。公車改革不缺少技術發現,缺少的是制度設計者和執行者的決心,缺少的是對公車私用的“零容忍”。(王攀)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