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確保“新36條”實施細則落到實處、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及支援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工作等作出了重要部署,對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實現經濟“穩增長”目標,將發揮有力的指導作用。
無論是世界發達國家還是國內發達地區,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強大的企業群體作為基礎,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成為提升實力、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繼續處於深刻而複雜的調整變化之中,世界經濟全面復蘇依然是一個長期艱難曲折的過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在這種情況下,想方設法改善市場環境、鼓勵民間投資、激發企業活力,已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些年來,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愈加凸顯。在浙江,過去8年增加的生産總量中有60%來自民營經濟,限額以上投資的增量有61%來自民間投資;在廣東,2011年民間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7%,帶動整體投資增長18.8個百分點。放眼全國,民營經濟不僅已佔國民經濟的一半以上,而且還提供著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民營經濟目前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既有自身粗放發展、管理落後、創新不足的問題,也有外部市場環境的問題,如稅費高、融資難、招工難等。在一些利潤率較高的行業和領域,則存在著民間資本看得見進不去的“玻璃門”、進去一半又被彈回來的“彈簧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打破壟斷,放寬準入,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確保“新36條”的實施細則落到實處,才能使民營經濟煥發更大的生機與活力,為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準、更好品質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還要著眼于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初現端倪、全球正在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産業振興時代這一重大背景。應對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就要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特別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産業和産品的技術創新最為敏感,由企業主導技術研發和創新,才能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真正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就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及時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援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産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增強創新和競爭能力,加快産業升級。
我們一定要看到,無論多麼嚴峻的形勢,無論多麼激烈的競爭,都擋不住創新的産品和有競爭力的産品;只有創新,才能抓住機遇,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創新,企業才能發展,國家才能興旺發達。我們要高度重視各類企業的科技發展與創新,並著力為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供條件、鋪路搭橋,積極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努力塑造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