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舊交替”,而是先漲後漲

時間:2011-08-16 13:43   來源:北京晚報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6.5%。食品價格上漲14.8%,其中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33.6%,影響價格總水準約2.08個百分點。

  8月9日,新華社報道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這一數據時,還同時報道:專家認為,隨著生豬養殖等扶持政策的陸續實施,一些CPI佔比較大的食品價格將逐漸趨於穩定。但食用油、雞蛋等食品價格將漲幅明顯,由此形成的漲價食品“新舊交替”現象值得關注。正在濟南市舜耕路一家大型超市購買豬肉的濟南市民王曉林説:“最近一段時間買肉感覺價格變化不大,但是食用油、雞蛋和一些蔬菜又有漲價的跡象,不知道今後還有什麼食品會再次上演‘瘋狂’價格。”

  物價連續上漲37個月,這讓那些把物價上漲一直解釋為“翹尾因素”、“前高後低”的經濟學專家很是丟人。物價的尾巴都翹了幾年啦?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物價也算“前高後低”?這次變了説法:“新舊交替”。專家若是不能編造出新名詞來,大概就夠不上專家。

  什麼“新舊交替”?不過是先漲後漲而已。豬肉漲價了,羊肉、牛肉購買的人多了,自然也要漲價。貨幣超發了,土地價格上漲了,房價上漲了,油價上漲了,人工上漲了,所有與此相關的物價都會上漲。發改委約談這個,約談那個,只是暫時壓抑一下其他物價同時上漲,把短痛變為長痛,並不能真正解決其他物價上漲的問題。物價上漲從來都是牽一髮動全身,原有的價格平衡打破後,新的價格平衡必然通過所有商品先後漲價才能形成。

  除了那些壟斷行業外,其他行業漲價都是“跟著走”。不“跟著走”行不行呢?豬肉漲價了,豬肉包子不準漲價,那就只好偷工減料,變相漲價。食品價格上漲了,餐館價格能不跟著上漲嗎?這一輪物價上漲,忙壞了餐飲業老闆。原材料一會兒這個漲,一會兒那個漲,隨時要更換價目表,菜譜一年重印幾回。有些餐館不漲價,只好在出品上找齊,菜量縮水。有些餐館借機大幅漲價,價格翻番,結果客人銳減。每次物價上漲,都有一批餐館倒閉,倒在沒有把握好漲價的時機和幅度。物價上漲期間的企業最難制定價格,不搞企業的人以為企業天生有漲價的癮,卻不知道企業實屬被逼無奈。在競爭的市場裏,漲價是找死,不漲價是等死。所以,眾多企業都是“跟著走”,不當“出頭鳥”,也不願意落在最後。

  有消息説,目前全國均被物價暴漲困擾,安徽、貴州、雲南、陜西等十多個省、直轄市在內的地區,均已對本地區實行價格干預,其中對“串通漲價”的經營者處以鉅額罰款。豬肉漲價了,羊肉、牛肉跟著漲價,算不算串通漲價呢?豬肉包子跟著漲價算不算串通漲價呢?食用油、雞蛋跟著漲價,算不算串通漲價呢?凡是漲價,沒有不串連、不相通的。以為只有集體開會,共商漲價才是“串通漲價”,未免頭腦也太簡單了。也許不是頭腦簡單的問題,而是對貨幣超發束手無策,對土地漲價其樂無窮,對房價上漲樂觀其成,對油價上漲事不關己,對人工上漲順水推舟,惟有在其他物價上漲方面可以大顯身手,給他們點厲害瞧一瞧。

  搞了這麼多年市場經濟,連價格形成的機制都弄不清楚,以為調控萬能,規律無用,時不時忘記當年搞計劃經濟造成的物資匱乏,百業蕭條,如果不是患上“健忘症”,也只能説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問題是“傷疤”並未痊癒,怎麼這麼快就要拋棄市場經濟,走回頭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