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報門”:靠制度斬斷利益鏈

時間:2011-04-28 15: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勝景山河事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寶安石墨礦事件又接踵而至,最讓股民大跌眼鏡的恐怕要屬四家券商研報的一致失實。我們不禁要問券商公信力何在?伴隨我國資本市場高速發展的步伐,券商今後又該怎樣提高其公信力呢?

  首先,從行業角度來講,券商要加強行業自律,“實事求是”遠勝過研報中的“溢美之詞”。

  券商分析師扮演著市場觀察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應該率先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儘量秉承公平、公正、客觀、審慎的原則。缺乏實際調研、言過其實的研報都是券商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市場的考驗下,其生命力也必將不會長久。要想行成一種良好的行業風氣,得先提高行業分析師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行業自律。

  券商在研報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深入的實地調研,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券商研究報告並非建立在調研基礎上,而是嚴重依賴公司招股説明書,甚至有些急功近利的券商出現抄襲現象。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存在利益鏈條,剪不斷理還亂。券商在研報中多“報喜不報憂”,充滿“溢美之詞”而缺乏必要的風險提示,研報中幾乎看不到“減持”或“賣出”的身影,這似乎已成為行一種行業潛規則。

  因此,券商在研報過程中必須嚴格自我約束,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能有誇大甚至是虛假的成份在裏面。只有這樣才能為投資者提供正確的投資方向,券商要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首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否則公信力從何談起。

  其次,僅靠行業自律還是不夠的,加強行業監管同樣必不可少。

  除了要求分析師恪守職業操守,更為實際的辦法是,管理層面在制度和規範方面予以健全和完善,為分析師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和生存空間。

  目前對券商研報的監管是比較薄弱,把研究報告的失實都歸結于券商研究員也是有失公允的,分析師在研報過程中自覺排除各方利益因素干擾,做到絕對客觀獨立的判斷是很難的。剖析行業利益鏈條,我們發現市場缺少有效的監管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問題暴露時上市公司習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而券商同樣也可以出來發表聲明,稱資訊來自上市公司。這種把責任互相推諉的表現是每個希望解決問題的人不願意看到的。其實問題的暴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問題與推卸責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因為石墨礦、勝景山河等事件就全盤否定券商的工作。正如每一次災難都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同樣每一次問題的暴露都是以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與落實為補償。

  石墨礦事件的出現,使監管部門可以更為清楚地審視現行制度,並不斷探索完善。(劉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