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厚歷史底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2020年01月14日 13:29: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並從13個方面系統概括了其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具有深厚歷史底蘊。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深厚歷史底蘊,有利於我們堅定制度自信。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底蘊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準決定的。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中,既有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無論是歷史經驗還是歷史教訓,都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滋養。特別是中國歷史上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早在先秦時期,《尚書》《詩經》《左傳》等文獻就記載了我國早期國家制度和治理思想。由秦漢而下,中經隋唐,下至明清,我國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歷2000餘年而不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作用於國家制度、運用於國家治理,在歷朝歷代治亂興衰中不斷充實和發展。

  比如,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於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德主刑輔”肇始於先秦“明德慎罰”的觀念,中經“為政以德”的闡揚,最終由董仲舒提出,成為此後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治國方略。但僅有德治尚不足以達到國家有效治理的目標,我國古人找到了另一把“鑰匙”,即法治。“法者,治之端也”,充分表明法制與法治所具有的地位;“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強調了依法而治的重要意義。這些思想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又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等等。這些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為了誰、依靠誰,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決定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性質、方向、目標。失去民心,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實踐基礎

  在人類發展史上,中國之所以能長期處於領先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歷經數千年,各項制度既前後相繼、互為關聯,又不斷發展、持續變革,呈現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體系化的特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展提供了歷史借鑒和歷史智慧。

  以夏商周的分封制為開端,古代中國先後建立郡縣制、郡國並行制、三公九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後實行井田制、貢賦制、編戶制、均田制、租庸調製、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經濟制度;先後實施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一整套選官用人制度;先後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軍制、猛安謀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軍事制度;等等。這些制度涉及各個領域,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創設了國家政權的體制機制,規範了各級管理行為和社會秩序,確保了國家權力運作,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社會安定、推動經濟發展、推進文明教化等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説,古代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與制度上在當時處於先進地位密不可分。正因如此,中國的國家制度為周邊國家和民族所紛紛學習和模倣。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性必然造成制度上的先天不足。進入近代以後,中國的封建統治者腐朽無能,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導致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難以為繼,中國社會陷入深重災難。為救亡圖存,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在黑暗和屈辱中探索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君主立憲制、聯邦制、內閣制、議會制、共和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粉墨登場,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上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道路。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黨都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國家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當代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深植根中國大地,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産物,具有深厚實踐基礎。

  在汲取歷史智慧中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善於歸納總結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治國理政思想和經驗,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與時俱進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從歷史中總結治國理政的得與失、成與敗,並將其有益成果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比如,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反腐倡廉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國歷史上的吏治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我國歷朝歷代都重視官吏選拔和管理,強調‘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我國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積累了豐富的治吏經驗,也帶有明顯的歷史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糟粕,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安排中國歷史上的吏治這個題目,目的是了解我國歷史上吏治的得失,為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提供一些借鑒。”我們要切實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把握我國歷史上治國理政的思想內涵和盛衰興亡的歷史規律,從我國歷史上2000多年間國家權力機制、人才選拔、社會管理、行政建制、廉政建設等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制度實踐中擷取精華,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歷史經驗和實踐智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4日 09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