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企業家將人分為三類: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介於兩者之間的“可燃型”。這樣的譬喻,刻畫出職場眾生相,令人深思。
同樣是工作、同樣在幹事,但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不難窺見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的人志存高遠、激情四溢,善於自我加壓、主動作為,眼中處處有事,不用點火即能自燃,無需清風也會盛開;有的人相對被動,但只要被激起熱情,也能順勢而為、發光發熱;有的人則甘當“頑石”,冷漠堅硬、渾渾噩噩,消極應付、麻木不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還會給別人潑冷水。可以想見,不同的行為模式,也將塑造相異的職業人生。
面對工作,究竟該選擇怎樣的心態與姿態,其實一目了然。然而在現實中,缺少“自燃型”特質的人卻並不鮮見。他們總體上欠缺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這樣的員工,往往跟工作的要求相去甚遠。無論處於何種崗位,如果缺少必要的熱情、應有的勤奮和較強的責任意識,都難言做好本職工作。爭做一名不需他人督促、勤於主動創造的“自燃型”職員,才能在日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贏得更大優勢,收穫更多成長。
一位企業家曾説:“有兩種人永遠不會成功,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思想有多遠,才能走多遠。對個體來説,一生碌碌無為還是成就充盈豐滿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做事的精神狀態。飛鳥和白雲都在天上飛,鳥兒飛得自由自在,雲卻始終無法把握行進的方向。差別何在?就是因為鳥兒自己在飛,而雲一直被風吹著走。“我要幹”與“要我幹”,體現著截然不同的價值選擇與行為狀態,其所對應的結果也自然對比鮮明。
詩人臧克家寫過一首詩:“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不待揚鞭自奮蹄”,不僅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照見一種精神與境界。哲人有言:“你要追求工作,別讓工作追求你。”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工作崗位,都在為社會創造著財富。牢記自身職責、點燃工作激情,充分發揮能動性和創造力,我們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創造更豐厚的價值,成就更有意義的人生。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這是話劇《立秋》中,豐德票號自上而下、永世謹記的祖訓。“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也應成為所有人幹事創業的座右銘。
(歡迎投稿,信箱:rmrbltan@163.com)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7日 04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