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賽你也許看過,但機器人龍舟賽你看過嗎?端午節到來之際,在深圳舉行的一個機器人文化節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機器人龍舟賽吸引了不少觀眾,特別是那些第一次過端午節、第一次接觸中國傳統節日的孩子們。傳統的龍舟與現代的機器人相結合,連同歡樂、熱鬧的氛圍一起,深深刻入每一個參與孩子的腦海中,形成了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原初記憶。
和賽龍舟一樣,包粽子、扎香囊、插艾葉、飲雄黃、立蛋等習俗,也都是傳統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屈原投江、越王競渡、曹妃尋父等故事和傳説,更進一步豐富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可以説,任何一個傳統節日,都不簡單是一種形式或儀式。在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流變與揚棄中,傳統節日凝結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展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更重要的是,節日中的習俗、傳説,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起到了凝心聚力、賡續傳統的紐帶作用。當龍舟與機器人深度融合,喚起年輕一代對傳統節日的關注和興趣,不能不説是一件幸事。
然而更多時候,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在“遇冷”“碰壁”。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眼下市場上的大部分端午節香囊普遍存在做工粗糙、設計陳舊等問題,甚至大部分香囊中包裹的已不再是精心挑選的香料,而是簡單塞點棉花。昔日具有深刻文化意涵的香囊,如今徒有其表,令人惋惜。“買香囊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對新款式和做工沒啥要求,便宜就行,這東西越精細就越貴,反而沒人買。”一個商家道出了香囊“不香”的秘密,也從一個側面説明瞭像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越來越無法吸引年輕的粉絲,甚至有從這個時代“掉隊”的危險。
為什麼具有深刻文化內涵、意義重大的傳統節日,卻常常淪為“純粹的假期”?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現代社會中存在的消費主義正逐漸侵蝕傳統節日的文化意義,甚至擠壓傳統節日的生存空間。節日意味著閒暇,閒暇就能帶來消費,因此節日本身的文化意涵就不再重要,只要能形成消費點,就會受到商家熱捧。帶來的後果要麼是偏離節日本身的文化內涵,要麼是拋棄那些不具備製造消費熱點的節日。只有這樣才能理解,為什麼“520”“女神節”“雙十一購物街”這些新興節日的人氣會超過傳統節日。
當然,並不是要否定這些新興節日,而是要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讓傳統節日搭上時代列車,在現代社會重新綻放光芒,並彰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美麗。一方面,在年輕人,特別是兒童當中豐富傳統節日的參與體驗尤為重要,只有從小將傳統節日的場景感、儀式感烙在心上,才能影響成年後的價值偏好;另一方面,傳統節日也不能故步自封,而需要在保留核心價值的同時在形式上主動“流行一把”“創新一下”,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借道社交媒體等傳播工具,為傳統節日插上與時俱進的翅膀。
縱觀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都不可能在丟棄了自身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後還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傳統節日以及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習俗習慣,就是支撐文明大廈的柱石與地基。我們不可能抱怨這個時代對傳統造成的衝擊,但卻可以順勢而為,給傳統文化一個現代化的棲身之所。端午節就要到了,你,準備好了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