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生帶病手術”的隱憂
據《長沙晚報》報道,長沙市中醫醫院醫生羅遠健右腳受傷,但為了不耽誤給患者治病,他拄著拐杖、打著石膏、穿上15公斤重的鉛衣上了手術臺。手術結束後,羅遠健才發現雙腿早已麻木。
我們必須承認,救死扶傷、關愛病人的醫生能夠贏得每一位患者的尊重。因此,每每看到“醫生帶病手術”的新聞,總讓人感動不已。在感動之餘,我們也不得不説,如果把醫療比喻成一種維護健康和挽救生命的工作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醫生的狀態肯定是最重要的。試想一下,如果是醫生因帶病上班而造成對病人的誤診,或者在手術過程中累倒、從而被迫中斷了手術,又有哪個病人能心甘情願地承受這個風險?此外,如果由此加重了醫生本身的病情,甚至出現諸如手術臺猝死等極端情況,這對醫生個人也不公平。
在很多先進人物事跡的報道中,我們都能看到主人公“帶病工作、超負荷工作”的字眼,在過去的時代裏,這或許也是個比較無奈的選擇。但在當下,“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社會是時候樹立一個正確的、健康的、科學的工作生活觀念了,尤其是要重點關注醫生群體的健康和休息問題,不能讓他們在救了別人的時候卻傷害了自己,社會是時候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來為醫生“減負”了。“醫生帶病手術”,背後實則隱藏著對醫患安全的雙重隱憂。醫生的工作已經是在高負荷運轉了,如果再讓他們處在“過勞”或“帶病”的險境,那麼,明天誰來給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呢?
這也給社會提出了現實的要求: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醫科大學等高等醫學教育機構的政策支援,鼓勵更多的優質生源學生報考醫學院校,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緩解醫院用人緊缺的狀況。另一方面,需儘快推行分級醫療制度,實現患者的合理分流,以降低大醫院醫生的工作壓力。當然,醫患之間多一份體諒,也能減少醫生不必要的顧慮。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