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職業遛娃師月薪萬元”,沒必要羨慕嫉妒恨

2017年04月25日 10:0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遛娃是個技術活。到哪兒遛?怎麼遛?考驗著年輕爸媽的腦力和體力,也吸引了眾多親子企業的目光,成為不少商家掘金的窗口,“遛娃經濟”應運而生。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多,“遛娃”行業前景廣闊,而且遛娃師的收入不菲,專門陪著孩子玩,就能月入近萬元。(4月23日 浙江線上)

  伴隨著社會變遷,一些新興職業不斷進入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不論是代駕,還是“職業遛狗人”,抑或“職業遛娃師”,在社會分工專業化、精細化的當下,消費者有新出現、新産生的需求,市場上也會提供對應的服務。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新興職業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一些新興職業表面上風光無限,給人一種“輕輕鬆鬆掙大錢”的錯覺;實際上,在那些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 “敢為天下先”的勞動者也有自己的愛與痛。遛娃不僅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技術活;有過遛娃經歷的人大都會明白,遛娃沒那麼簡單、輕鬆;“職業遛娃師”不菲的收入,是依靠他們的辛勤付出換來的。

  寓教于樂地組織孩子們玩耍,培養和塑造孩子們的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需要“職業遛娃師”花心思、下功夫。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今天,許多孩子缺乏集體生活或與陌生人相處的經驗;“職業遛娃師”通過提供週到、細緻的服務,既讓孩子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也提升他們的能力和素質。

  法國社會學家阿蘭圖海納指出,“勞動既是一種行動,也是一種境遇,是一種把自己的標準取向引向自我的實在性”。勞動不僅可以創造價值,也是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獲取社會認同的一個過程。擁有幼教、體育等相關的專業背景,具備一定的醫療、救護技能,依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能過上更加體面、更有尊嚴的生活,“職業遛娃師”並沒有原罪。

  在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的風險社會,一些新興職業尚未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一方面,行業準入門檻的缺失,讓“職業遛娃師”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如果産生消費糾紛,或者在遛娃的過程中發生意外,消費者和商家應該如何進行利益博弈?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選擇那些有資質、有信譽的“職業遛娃師”。

  對於新興職業的高薪,我們沒有必要戴上“有色眼睛”,羨慕嫉妒恨;對於新興職業的“野蠻生長”,我們有必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未雨綢繆地給它戴上“緊箍咒”。新興職業傳遞了一種“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價值追求,這不僅讓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在市場經濟中得到應有的激勵和回報,也讓消費者得到了更多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讓新興職業更好地惠及我們的日常生活,既有助於促進這個世界的“有機團結”,也有助於建設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社會。

[責任編輯:李帥]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