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清華大學對全國百餘所中學進行品質評估,包括衡水中學在內的一些中學被評為“劣質中學”,引起輿論熱議。對此,清華大學回應,清華大學從未發佈此類排名,也未授權任何機構進行此類排名。
目前所有打著教育部門和高校旗號進行的百強高中排行或劣質高中排行,都是教育培訓機構(甚至個人)假冒教育部門、高校名義發佈的所謂排行。對此,公眾應該有清醒的判斷,而教育部門、高校應在資訊公開、服務方面加大力度,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
按照管辦評分離的教育改革要求,對學校的辦學,應該實行專業評價、社會評價。民間機構對高中辦學進行評價,就是社會評價。如果機構獨立、專業,選擇科學的符合教育規律的指標,對辦學實力進行客觀評價,這樣的社會評價會對辦學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參考作用——辦學者據此適當調整辦學,受教育者據此選擇學校。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發佈排行榜的機構,很多並不具有獨立性、專業性,排行榜毫無公信力可言,甚至擾亂社會對學校辦學的評價。
針對高中的排行榜,尤其如此。近年來在網上傳播的排行榜,有的是由培訓機構發佈的,其功利意圖十分明顯,比如以獲自主招生資格學生數、參加全國學科競賽獲獎數、考進北大清華學生數作為排行指標,這些指標迎合的是功利教育需求,但指標的科學性經不起推敲。有中學相當比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不參加內地高校自主招生,或者在內地高考,卻選擇非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如南科大、國科大,用自主招生名額作為指標評價就不科學,而且,各地的高考政策也有所不同,在上海,復旦和上海交大兩校90%的招生名額已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進行錄取。用北大清華錄取人數評價高中就更不科學,這除了帶有明顯應試升學色彩外,有的省市有超級高中,一所高中佔據了大部分北大清華錄取名額,貌似學校很強,但卻折射當地高中的畸形辦學,那些全省高中資源均衡,高中學校不能跨地區招生的省市,很多高中都有學生考進北大和清華,這些高中按指標不能入圍百強,可真實的辦學實力可能超過通過搶生源把全省所有考分靠前考生集中在一起的學校。
劣質高中排行,雖然有反功利意味,但是,這更多是情緒發泄,而非科學評價。這類排行榜,給人的感覺是自媒體平臺利用社會情緒進行炒作。有意思的是,雖然是民間機構或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排行”,但為了“增強”權威性,而打著官方旗號發佈,這樣的排行當然令人啼笑皆非——排行榜製作者對自己的公信力都沒有信心,但卻借助網路平臺迅速傳播。
高校在慎重聲明的同時,也需要有進一步行動。必須意識到,社會公眾對排行榜感興趣,除了排名直觀之外,還因當前存在資訊焦慮。公眾希望獲得更多資訊了解學校辦學,但卻難以從官方渠道獲得,這給了排行機構機會(包括編造假數據的機會)。
像針對衡水中學等高中的辦學評價,近年來,一直有輿論呼籲北大清華等大學,能公佈這些有廣泛爭議的高中的畢業學生大學學習情況,以讓社會對高中辦學的評價更全面。高校可公佈的數據包括,考進本校學生的具體戶籍(本該由高中公佈,以證實高中宣稱只在本地招生,未全省搶生源,但高中並不公佈),學生進校後的適應性,大學學業發展,大學畢業後就業跟蹤等。這些數據可以回答目前超級中學的辦學是否違規,是否有利於學生成長、成才。但高校並未對外發佈。
對於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科學、專業的評價,需要基於公開、詳實的數據。這需要教育部門和高校以負責任的態度公開辦學資訊,以此遏制虛假排行榜生存、發展,也為規範各類專業評價、社會評價、排行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