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青報:環保巡查“不打招呼”的壓力能傳導多遠

2017年02月28日 13:5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環保巡查“不打招呼”的壓力能傳導多遠

  假如陳吉寧不採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的工作方式,我想他看到的恐怕也大不一樣。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河北省巡查時,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那麼,陳部長查出了什麼問題呢?

  在河北新化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循著刺鼻的硫化氫氣味,溯源追根”;在華北制藥有限公司發酵車間前的道路上,“幾十米的距離內就能聞到不同氣味”;在一家大門緊閉的石膏粉企業,“車間地上被大量粉塵覆蓋。幾個工人自稱正在進行設備檢修,全身上下落滿了白色的粉塵”——顯然,陳部長不打招呼的巡查,查出了不少問題,甚至可以説“收穫頗豐”。

  媒體的報道意在説明環保部巡查工作腳踏實地、講究實效、不玩花活。但是,報道所反映出的現實,並不讓人覺得陌生。來不來檢查組,環保面貌大不一樣;甚至就算來了檢查組,檢查組採取什麼工作方式,環保面貌同樣大不一樣。

  出現這樣的“大不一樣”,原因倒也不難理解:檢查組採取何種檢查方式,對被檢查一方造成的壓力,是大不一樣的。假如陳吉寧不採取“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直奔現場、直查問題”的工作方式,我想他看到的恐怕也大不一樣。

  環保之於當前中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從緊迫性、必要性上,很多人張口就能説出一大串。可是一旦涉及現實,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做的和説的很可能就不一樣了。有的的確是客觀原因,比如新産業生長緩慢,一時還難以承擔起淘汰污染産業之後的經濟增長重任;有的則純粹是利益因素,許多排污企業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切實淘汰它們,會影響當地的財政收入。

  如此這般的許許多多因素,對當前環保工作構成真實阻力。在這樣的現實中,環保工作採取什麼樣的工作方式,將對環保成效産生直接影響。2月27日,環保部宣傳教育司在其官方微博通報了空氣品質專項督查情況,在走訪的363個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和企業中,發現問題140個。其中有的地方將早已停産的企業列入停限産企業名單;有的將“僵屍企業”列入應急停限産企業名單;有的將重點供暖單位納入應急減排名單,導致工作難以落實;還有的地方,則根本沒有將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納入應急預案之中……

  對於這些被查出問題的地方,你不能説它們沒有做環保工作。在它們的工作報告中,環保工作想必還取得了顯著進展呢!但它們的環保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環保,它們的環保究竟能有什麼效果,還需要多説?

  對於巡查中所發現問題的形成原因,陳吉寧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壓力傳導不夠”。這句話可謂點到了實質。有多大壓力就有多大動力,工作方式不同,産生的壓力也不同。鋻於現實,“不打招呼”顯然要比打招呼的壓力大,取得的效果也要好很多。但問題在於,如何保障“不打招呼”的壓力切實傳導下去?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