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法制日報:萬人滯留當反思限流機制

2017年01月03日 15:37:45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不可否認,景區限流,會有部分遊客因拒絕進入而乘興而來、掃興而歸,對於他們來説,就是一種不公平。然而,與景區安全和文化遺産保護相比,這暫時的不公又算得了什麼?特別是,人們都知道,汽車超載是馬路“第一殺手”,一旦景區超載,其後果會比汽車超載更嚴重、更可怕。如此看來,景區限流是有科學依據的,具有安全底線的重要作用。

  故宮是我國第一個公佈最大承載量、並採取限流措施的景區。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宮啟動單日接待遊客不超過8萬人次的限流方案,同時全面推行實名制售票,現場散客需持身份證才能購票,緊接著,旅行社團隊則要全部網路預訂門票。2015年7月6日進入暑期以來,故宮博物院接待的觀眾量日益攀升,屢屢逼近8萬人次的限流大關。針對這種情況,故宮首次啟動了止票限流措施,在余票數量為零後現場關閉售票窗口。故宮相關負責人稱,從現場看,限流的各項措施效果良好。

  可見,萬人滯留景區,當反思限流機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儘早制訂景區限流預警制度,根據各景區的特點和承載能力,設置一個容納遊客的上限,即最大承載量,一旦有景區突破這個上限,立即發出預警,並向其發出“限流令”。同時,發揮價格調節作用,不訪通過節日漲價、平時降價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遊客量。特別是,一些相對較冷的景區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營運模式的創新,謀劃一些遊客參與性強的項目以及積極的消費項目,去吸引和分流遊客,扭轉有的景區“撐死”、有的景區“餓死”的不良局面。

下一頁【延伸閱讀:一紙道歉難掩“九寨溝滯留”之惑】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