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人民網評:治“黑白救護車”亂象要走出“割韭菜困境”】
人民網 隨著人們對救護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救護車數量少逐漸成為院前急救工作發展的掣肘,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黑救護車”。此前,媒體曝光過北京多家醫院的“黑救護車”亂象,相關部門也表示將加大打擊力度,但近日有媒體記者通過近一個月的多點調查發現,“黑救護車”依然猖獗。同時,還有一些外省市醫院正規登記的“白救護車”,長年在北京趴活。
類似種種救護車亂象,在國內其他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最近的兩則報道便能加以佐證——《黑龍江發生車禍3死20余傷 救護車轉運收1400元》,《南京“黑救護車”不跑市區專跑長途 每公里收費高達20元》。僅一條隨意、混亂的收費標準,就常常讓患者家屬感嘆“傷不起”,而各地此前展開的多次執法治理,似乎也陷入了“割韭菜困境”: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不僅“黑救護車”的老頑癥難以徹底杜絕,而且還不時冒出諸如“白救護車”異地趴活等新問題。
相比半路加價、獅子大開口要錢,救護車亂象帶來的更可怕後果是“要命”。不管是精心克隆高倣的“黑救護車”,抑或是常年異地趴活的“白救護車”,其院前急救的醫療設備配置、衛生消毒標準、醫護人員執業素質、臨場急救方案等等,都很難得到剛性保證。以至於有的時候,救死扶傷變成了幫倒忙,收錢急救淪為“圖錢害命”。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