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農業現代化仍需奮起直追

2016年10月24日 10:57:5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儘管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但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如果説工業已經具備向4.0進軍的實力,那麼農業現代化還處於2.0到3.0階段,仍然需要奮起直追

  從南到北的秋收接近尾聲時,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對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特徵作出了明確的基本判斷,即我國農業現代化已具有堅實基礎,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時期,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又一次飛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導向。

  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一個真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現代化。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國哪一個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業現代化的堅實支撐。我國經濟超過30年快速增長,在國際舞臺上步履堅定,糧食産量“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十二連快”等農業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

  從發展階段看,我國農業現代化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目前,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0%。但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準仍然相對滯後,同工業化、資訊化相比,依然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如果説工業已經具備向4.0進軍的實力,那麼農業現代化還處於2.0到3.0階段,還需要奮起直追。

  從均衡發展的要求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仍不夠牢固,歷史欠賬還很多。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是56.1%,還有43.9%的戶籍人口在農村,他們的平均綜合生活水準還低於城鎮。在廣大農村人口中,截至去年底,還有5575萬人處在國定貧困標準2800元以下。因此,深化改革依然是農業現代化的靈魂和主線。從土地承包制到農村稅費改革,從承包地“三權分置”到林權改革,從農村宅基地制度到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改革,都需要進一步凝聚改革的意志、決心、經驗和智慧。

  一個13億人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註定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主線。儘管在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變為結構性矛盾,但是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方向沒有變,還是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決不能把“吃”的主導權交由他人。那種認為糧食不夠就可以從他國購買的觀點,短期看上去可行,長期來講必有隱憂,糧食安全不容絲毫閃失。在此基礎上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才能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現代化的部署和安排,為“三農”發展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校準了定盤星,不能因為面臨經濟新常態中的新困難、新問題而動搖或打折扣,犯下戰略性錯誤。倘若農業現代化停在半山腰上,人民的飯碗就會堪憂。只有保持發展定力,農業現代化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4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