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人民日報各抒己見:最優秀的員工為啥被裁】
人民日報 2016.09.26 ■民營企業如何順利交棒?關鍵是交棒的一方要認識到,創新的前提是破,雖然在這一破的過程中,多少會讓人感到不適,但只有突破後的創新,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超越
最近,一位著名的民營企業家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和女兒的分歧。
從國外學成歸來的女兒將來應該是要接班的,沒想到還沒交棒,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思路上,父女間就出現了分歧。比如,為了支援女兒工作,老企業家把他眼中最優秀的員工派給女兒。結果,這些跟他“打天下”的優秀員工沒多久就被女兒全部開掉了。老企業家看不過,又統統把這些員工請回來,放在自己管的部門。此舉進一步加重了父女之間的矛盾。
田徑比賽最好看的是接力。其他比賽往往看個人實力,唯有接力,因為有了交棒環節,也就多了懸念。如果交接棒處理不好,隊員個人實力再強,也很難取勝。其實企業也是如此,交接棒環節出問題而導致本來很優秀的企業由盛轉衰的例子,可謂俯拾皆是。
企業如何順利交棒,實現平穩過渡,是今天的民營企業必須面對甚至有點緊迫的課題。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多數已六七十歲,到了該交棒的年齡。
上述這位優秀企業家,雖然自己仍然在經營一線,但召回女兒,其實也是準備交棒的,只是還想扶開工、送一程。可恰恰是“送一程”,鬧出了矛盾。
比如上面談到的用人分歧,老企業家對人才的判斷多基於歷史,這些和自己打拼多年的員工哪個貢獻大、哪個和自己配合默契,心裏是有一本賬的,因此對人才的判斷難免帶有感情色彩。而在女兒眼裏,這些人卻是一張白紙,只會用目前的狀況和當下的標準來衡量,不會夾雜感情因素。這是其一。
其二,創業、守業甚至再創業,是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類型的員工。創業時代的優秀者未必適合守業,守成優秀的也未必適合再創業。硬要把前一個階段的優秀人才,交給後一個階段的管理者,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