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體系,是這個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治國理政經驗的理論昇華,理應符合自身實際、具有自身特色,基於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實踐。堅持獨立自主精神,是增強中國理論自覺自信的基礎與前提。
冷戰結束20多年後,西方因過度信奉其戰勝對手的新自由主義而深陷危機之中。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其根源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府監管作用被架空,金融寡頭綁架了國家。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美國贏得冷戰與其説是因為自己的強大,不如説是因為蘇聯犯了顛覆性錯誤,即全盤接受了對手的理論,並在“民主化”中全盤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結果不但導致蘇共垮臺、蘇聯解體,而且導致經濟衰退、民生凋敝。
歷史的真相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東西方陣營同時出現了危機,而西方因石油危機、越戰、社會抗爭運動陷入危機的程度更為嚴重。這在思想文化領域有突出反映:當時,國際智庫“三邊委員會”委託亨廷頓等人寫下了《民主的危機》一書,認為西方出現了“民主的統治能力”問題;達爾出版了《多元主義民主的困境》一書,認定西式民主已危機重重。但是,西方政治家硬是以認祖歸宗的方式暫時紓解了困局,即以新自由主義擴張資本權利,克服20世紀60年代大眾民主帶來的危機。而蘇聯則追隨對手的思維邏輯,按西方的藥方治病,結果一命嗚呼。西方的藥方不但搞垮了蘇聯,也使很多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歷史實踐驗證了一個常識:西方制度的核心是黨爭民主,而發展中國家在社會結構、文化、宗教上與西方都處於異質化狀態時,黨爭民主的結果必然是劣質民主、無效民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理論始終堅持獨立建構的主體性。中國在與世界文明對話中吸收了西方的一些有益成果,但中國理論的主體性始終如一,那就是始終堅持人民民主的政治發展方向,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等等。這些既是中國理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總是習慣於以西方的概念、範疇、方法來觀察中國,認為中國理論不符合西方的教科書,因而是錯誤的。這真是“知識違反常識”的謬論。
事實證明,只有堅持獨立自主,才有理論自信;只有具備理論自信,才有發展自信。回顧歷史,延安時期我們黨的理論成熟為新中國成立做好了理論準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現在,我國發展到了總結新成果的新階段。經過努力,我們自信能建構自己的理論和話語體系。中國的成功不但源於我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還源於中華民族幾千年演化而成、一以貫之的文明基因。在國民特性即民族、語言、文化和政治思想上,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一脈相承,世界上也沒有哪一個大國像中國這樣在飽經磨難後能再度復興。近代中國在經歷百年危機之後誕生了新中國,目前新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超大規模國家的復興需要與之匹配的科學理論,這種科學理論不可能是“拿來”的、自發的,而只能是自主、有為的産物。建構科學理論,自信是前提,有為是保障。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23日 07 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