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揚子晚報:“手寫通知書”是形式更是儀式

2016年07月18日 14:08:00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原標題:“手寫通知書”是形式更是儀式

  隨著各大高校招生工作的完成,又到了一年中學校投遞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對陜西師範大學的本科新生來説,等待錄取通知書時又多了一份期待,因為“手寫錄取通知書”作為陜西師範大學的傳統,已在該校堅持了多年。自2007年至今,隨著該校第10年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的消息曝光,再次引發網友關注。

  從勞動強度看,4500份通知書對於7名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教師來説,是一個不小的任務。因此,很多網友會提出疑問,在印刷和複製的時代,還需要勞煩這些老先生親筆書寫嗎?即便,需要體現通知書的特別和用心,難道不能印刷他們的手寫版本,以節約時間和節省人力?這樣的疑問,在快餐化時代實屬正常。就像,人們會疑問,在即時通訊時代還需要用筆寫信然後郵寄嗎?在瞬間記錄時代還需要用膠捲捕捉然後沖印嗎?當科技進步和心態焦慮“完美”結合時,效率和效果成為人們進行評價和判斷的主要標準。

  可是,對於個體來説,這份手寫通知書的意義的確是不同的。因為是手寫,而不是印刷,所以每份通知書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份,每份通知書都可以看成是學校給予學生的特殊禮物;因為是手寫,而不是印刷,所以速度不可能比擬,所以情感的投入也自然不同,這份書寫可以看成是一種寄託,也可以看成是一次傳承。正是因為手寫的緣故,接到通知書的學生會把它當成一生的紀念,而書寫通知書的老師也會樂於堅持。他們沒有感覺到書寫的費力與吃勁,他們更沒有對手寫通知書感到厭煩。因為,他們心懷敬畏,他們把工作當成一種儀式。

  這就是懷疑者和堅持者的差別。懷疑者會認為,所謂的書寫其實是形式主義。在印刷時代,只要設計精巧,機器開動,什麼樣的通知書列印不出來?所以,讓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老先生書寫4500份通知書,實在是一種不必堅持的形式主義。難道,堅持手寫通知書就可以傳承傳統了?而堅持者會把手寫通知書當成是一種儀式,在這個儀式中有敬畏,有堅持,有投入,當他們把手寫通知書看成是一種理念的傳播和對學生的尊重時,他們會覺得這是一件崇高而偉大的事情,至少對於他們來説是這樣的。這種感覺未必能讓所有人感同身受,但是可以讓他們找到堅守的力量。

  毫無疑問,手寫通知書是一種形式。但形式未必就是形式主義。任何事物都存在於形式之中。就像,結婚要有婚禮一樣。儘管,裸婚是可以接受的,儘管,結婚是兩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誰又能否認莊重的婚禮會讓人更加珍惜婚姻,看清婚姻的意義?當然,形式的內裏是敬畏還是輕浮,直接決定著形式的性質是形式主義還是儀式。如果,人們只是把形式當成是一種必須走的過場,根本沒有任何敬畏和熱誠投入其中,那麼所謂的形式就是形式主義;而如果,人們把形式當成是一種精神的表達和交流,那麼形式的結果就是儀式——可以讓人感到崇高和感動的儀式。

  當一種形式堅持10年,當參與者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而且樂此不疲時,我們很難説,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當學生把手寫通知書看成是珍藏的禮物,並感知手寫背後的溫度與溫情時,我們更應該把這種形式當成是一種儀式。在一個快餐化、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不缺少形式,缺少的是把形式變成儀式的耐心、敬畏、忠誠、韌性。所以,在看到陜西師範大學的手寫通知書時,我們有必要去追問,怎樣才能祛除形式主義,把看上去瑣碎和庸俗的日子過得更有儀式感,更有意義。 (江蘇 李劭強)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