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今天的“鄉賢”

時間:2015-08-17 11:07   來源:人民日報

  據報道,在山西陽城縣農村,活躍著一批“鄉賢”,他們用自己豐富的知識積累、特有的鄉土情懷,感染和教化百姓,滋養和潤澤了鄉風。

  今日許多農村,平常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婦幼留守村莊,誰來滋養鄉風?又憑啥潤澤鄉村呢?這是個較為現實的問題。而山西陽城的回答是:發揮鄉賢作用,弘揚鄉賢文化,用鄉賢具有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建設和治理,用鄉賢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鄉民、溫暖故土,凝聚人心、促進和諧。

  在城鎮化的浪潮中,農村優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動,“秀才都擠進城裏”,今日“鄉賢何在”?

  一是“傳統鄉賢”,即本鄉本土有知識、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之人,年少遠走高飛,老大榮歸故里,或雖身在外卻鄉情難卻。更通俗地説,就是盛唐詩人賀知章筆下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那份熾烈的家鄉情,恰如詩人賀敬之寫下的“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二是“新鄉賢”,即農村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其力量同樣不容忽視。繼承和弘揚鄉賢文化,就是要同時發揮好這兩種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調研時語重心長地説:“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係得住鄉愁。”“鄉土味道”即“鄉風”,鄉賢文化滋養著鄉村、潤澤著鄉風,正是對純正“鄉土味道”最有效的保護和挽留。

  鄉賢的感召力、鄉賢文化的信服力,無疑對帶動鄉風向好、民風向上更有示範引領作用。鄉賢德高望重、為人楷模,是鄉民言行身教的標桿、道德教化的榜樣,鄉賢文化根植鄉土、貼近性強,只要發揮其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力量,就必然大有希望。(徐補生 摘編自8月16日《山西日報》,原題為《讓鄉賢文化潤鄉風》)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