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常常超出我們的預想。
比如,10年前,人們對80後的評價還是自我、叛逆,10年後的評價,卻又是一種截然相反的聲音。最近的某次文化訪談中,某作家稱,80後是“懦弱的一代”,缺乏反叛精神。據説,80後聽了此話,自己都被驚著了。
針對80後的批判,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有人曾統計,被貼在80後身上的標簽,有幾十個之多。有意思的是,有些標簽甚至自相矛盾,比如“叛逆的一代”與“懦弱的一代”。
彼時,當80後以打破傳統路數、不循規蹈矩的姿態亮相時,社會謂之自我、叛逆;如今,當80後不再以鋒芒淩厲的姿態發聲時,又被人冠以暮氣、懦弱之名。80後,真的有那麼複雜嗎?
所謂80後的“叛逆”,其實不過是青春期的叛逆。每一代人都有過青春叛逆,也有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放在80後成長的軌跡中來看,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簽從“叛逆”到所謂“懦弱”的變化,恰恰反映了這些年輕人成長的軌跡。隨著80後逐漸進入職場、組建家庭,並成為社會的骨幹力量,他們身上承受的責任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從曾經的反叛、衝動變成今天的理性、務實,他們在成長中更懂得責任與擔當,他們用腳踏實地、樸實無華的付出支撐著家庭、社會和國家,這才是真正的80後。
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有其時代背景。80後成長的時代,恰處於中國社會日益走向物質豐富,文化多元、包容的轉型期。發生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反叛、迷茫與對社會傳統規則的回歸,不僅是80後自我價值實現的悄然轉向,也是中國社會轉型期價值重構過程中群體性的普遍反應。在這場價值重構的過程中,物質利益與精神追求、自我價值與社會利益呈現出更多新的組合,這恰恰是社會的進步。
誠然,在社會的轉向與個人的成長中,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一些80後多了現實與實惠的選擇。但也應看到,更多80後更注重社會責任,在追求物質改善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精神生活的追尋。簡單地以“懦弱”或者物質、功利來評價這一代人,未免失之偏頗。
看待與評價一代人,應當報以同情和理解,而不是生硬地貼標簽,或者居高臨下地揮起道德的大棒橫加指責。每個時代的人都面臨著每個時代的矛盾和問題,“一代不如一代”的論點自古已有,然而世界並沒有變得更差。但願這種“代際歧視”的貼標簽止于80後。(長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