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記者羅鑫、張興軍)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日前發佈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當前,職業教育被賦予更加重要的職責與使命,但社會上“唯學歷”的種種現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發展職業教育,需徹底打破這一怪圈。
職業教育法自1996年頒佈施行以來,各地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制度逐步完善,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保障條件明顯改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日益增強。在職業教育法實施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仍需看到職業教育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例如,一些地方不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佈局職業教育,依然按行政區劃來設置和管理,造成職業教育脫離實際;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尤其專業技術課教師緊缺;一些大型企業無意提前介入技能人才培養,企業辦學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發揮等。
當下,社會上“唯學歷”的風氣仍然很重,招聘單位對學歷設置重重門檻。在這種環境下,一些職業院校面臨招生難題。一些職業教育機構無奈也開始追求學歷“升格”,偏離職業教育的職業貼近性和就業導向,培養的技能型勞動者缺乏動手能力,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發展職業教育不只是教育和就業部門的事情,因為技能勞動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尤其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一線技能型勞動者不可或缺。
因此,全社會都應樹立“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並從思想和行動上真正重視職業教育。職業院校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培養方向,調整專業設置,對一些生源少、品質低、效益差的職業院校和專業及時進行整合重組;學生應腳踏實地,加強動手能力,學到一技之長;招聘單位應不唯學歷憑能力,吸納多元人才,讓技能人才同樣有出彩機會。
職業教育連著教育、就業,關係經濟、民生,只有各方多措並舉完善職業教育培養鏈,首先要打破“唯學歷”的怪圈,才能讓職業教育成為促進青年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