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成“糟心卡”,誰是輸家

時間:2015-03-16 15:35   來源:廣州日報

  美容、美發、洗車、健身、家政……各種預付卡正在席捲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後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手法”。

  眼下的預付卡消費市場,最讓消費者頭痛的亂象有三:一是商家誘導消費者買卡充值時,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亂墜,而一旦消費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各種消費陷阱讓人防不勝防。二是當消費者對商家的服務不滿意時,退卡幾乎是一種奢望;三是有些商家索性玩失蹤,一跑了之,消費者卡裏的錢打了水漂。

  從法律上講,第一種情形涉嫌消費欺詐,第二種情形涉嫌強制消費,第三種情形已不是一般的消費糾紛,而是涉嫌詐騙,即涉嫌刑事犯罪。但由於我國現行法律對預付卡市場規範不嚴、不細,加上執法疲軟,致使消費者往往維權無門,違法商家受不到應有的懲處。無疑,這又反過來縱容一些商家更加膽大妄為,變著花樣坑害消費者。

  預付卡消費本來是一個好東西,可以達到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贏”。對消費者而言,預付卡消費比現金消費更加安全方便,可以享受較大的價格折扣,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對商家的好處更是多多:可以鎖定消費,穩定客戶人群;可以聚攏資金用於業務投入,迅速擴大業務規模;可以刺激消費——消費者用預付卡消費時,卡上數字減少不像掏現金那樣心痛,消費節制力降低;還可以獲得“殘值收益”——總有一部分預付卡不能全部用完卡內資金,據估算,商家因此獲得的“殘值收益”為1%至4%……正因如此,近年來全球預付卡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消費方式。

  遺憾的是,在我國,種種亂象阻礙了預付卡市場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消費者的權益經常遭受損害,人們不敢大膽使用預付卡,有些人甚至拒絕這種消費方式;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極態度,自然會影響商家獲取利潤和擴大經營,一些商家坑害消費者,最終坑害了所有商家。也就是説,本該“雙贏”的預付卡消費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的“雙輸”,並且陷入惡性迴圈。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預付卡本可以刺激消費,而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並且是目前最需要快馬加鞭的一駕馬車。本該“雙贏”的預付卡消費變成“雙輸”,最大的輸家是我們的消費市場乃至國民經濟,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痛心。

  不管是基於維護消費者權益,還是基於提振消費市場,都應該對預付卡市場進行大力規範。除了消費者要睜大眼睛,識破各種消費陷阱,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規為預付卡消費保駕護航。目前,只有《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部分條款涉及預付卡消費,分別由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屬於部門規章,層級較低,力度較弱,空白較多,對於規範預付卡市場顯得力不從心。

  實際上,完善立法也好,加強執法也罷,要遏制預付卡市場的種種亂象,關鍵是要在立法上賦予消費者充分“用腳投票”的權利,在執法上保證消費者辦卡自願、退卡自由——只要消費者可以無條件全額退卡,就必能“倒逼”商家誠信經營,也必能實現“良幣驅逐劣幣”,讓預付卡市場得以健康發展。至於有些商家卷錢跑路,如前所述,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決不可姑息。(晏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