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率先提出的,旨在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協作。但是,京津冀一體化與其説是經濟概念,不如説是系統概念;與其説是區域戰略,不如説是國家戰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京津冀一體化將為河北新興養老産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戰略機遇。河北毗鄰北京、天津兩個一線大城市,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區位優勢;又是傳統的農業大省,物産豐饒,生態良好,加之先聲奪人搭建了養老平臺和高地,使得河北擁有得天獨厚的養老産業優勢。憑藉遠親不如近鄰的“近鄰效應”,河北的養老産業預期可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和戰略生長點,從而促進一個開放系統中人口和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可以預計的是,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的老年父母出於對空巢失能的恐懼對機構養老、專業照護和醫養模式將産生依賴性的剛性需求。區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將促進京津兩地老年人口向河北聚集,“養老遷徙”將帶入巨量的養老資本和巨大的養老需求,刺激河北作為“養老重鎮”的快速發育。河北則率先伸出橄欖枝,探討北京老人入住河北養老機構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河北的養老資源,分解北京養老機構老人入住的壓力。不像北京地區寸土寸金,沒有更多的好地方興建新的養老院,比較來看,河北的建院成本和養老成本應該更低。經驗表明,養老産業發展有巨大的縱深和空間,其在地老化、機構照護的上游産業將帶動旅居養老、老年輔具等用品下游産業的發展。如果河北為舒緩北京、天津的養老壓力作出了貢獻,那就理應得到相應的財政支援和政策紅利。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和養老産業的一體化應該互相促進,良性迴圈。然而,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宏圖的展開卻遭遇了人口管理制度和養老産業政策的深層障礙,導致一些老年人和養老機構陷入政策性、制度性養老困局。
其一,一些政策所規定的老年人所享福利待遇是根據戶籍確定的。按照河北省的相關政策,可以按照住在養老機構的老人數量對養老機構進行一定的補助,但是前提必須是河北戶口的老人。這就使得有外地戶口的老人産生了同是國民和公民卻被另眼看待的不公平感覺,也給承養了一些外地老人的養老機構帶來了不公正的對待。例如,河北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離北京很近,所以90%以上在這裡住的老人都是北京戶口的老人,因此養護中心享受不到平等的政策紅利。顯然,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是社會、經濟、人口等全方位的融合、互動和共進,需要體現共建、共用、共贏的理念。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戶口的地理邊界放到多寬,是“區域一盤棋”還是“全國一盤棋”,而在於對待老年人的態度到底是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還是在劃地為牢的戶籍制度下接納和排斥並存,分類對待。根源於行政區隔化管理的戶籍制度會帶來歧視性傷害,這一點需要堅決回避。為了促進養老産業的發展,借京津冀一體化的契機,改革的方向是以老年人的權益保護和養老機構的利益激勵為根本。政府的補貼政策應該促進權利平等,因此不必考慮歧視性的戶籍因素。因為戶籍具有天然的分類分層的分別功能和歧視功能,使得一群人在享有福利的同時總有另外一群人被剝奪了這樣的權益,從而産生了社會不公和心理不平,人為製造了一些有違初衷的社會問題。
其二,還有就是醫保的政策對接問題。現在人們有關機構養老的模式越來越達成“醫養結合”的共識,多數老人離不開醫養和照護;如果老人選擇的養老機構同時擁有可靠可信可及的醫療資源,醫養模式就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老年人就能有保障地做到安養、樂活和善終。如果北京老人選擇到河北養老,醫保問題不好解決,醫療費用異地報銷受到“戶口”的遮罩和局限,這客觀上會限制一些老人去河北住地養老,不利於養老産業的發展。毫無疑問,經濟發展的區域一體化需要政策制度的區域協同化。時至今日,京津冀兩市一省需要同步實現省市行政局限的“政策突圍”和“制度突破”,探索異地醫養政策的“綠色通道”,朝更深層面的區域一體化方向邁進。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三地養老社保制度必將探索建立共同的對接平臺,使得在不同地區就醫、享受各項福利的老年人都能實現更方便的保障,共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福祉。
其三,政府要引導、規範和培育養老市場,避免養老市場的過度競爭和惡性競爭以及養老産品的低水準、高價位供給。養老産業是載荷著積德行善、扶貧濟困內涵的特殊産業,需要長線投資眼光放遠,不能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如果把養老市場當做一塊“肥肉”進行完全商業化的分割,就有違養老産業發展的初衷——為政府分憂,為老人盡孝,為家庭分擔。養老産業是養老社會企業的一塊“養老責任田”,要提倡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關注他們的人格尊嚴、人性需求和權利保障。例如,要降低老年人的入院門檻和養老成本,特別要雪中送炭,關注低收入、失能老年人機構養老的醫養護需求,提高服務品質,創造“品質養老”的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