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媒體”的概念橫空出世,仿佛其他媒體都“老”了。現在,數字報刊、移動電視、社交網路、手機客戶端、微信、部落格、播客、微博等新興媒體,其勢不可擋。
顯然,這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媒體變革。它的實質在於,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方法。就像蘋果重新定義了智慧手機、亞馬遜重新定義了書店、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汽車,技術的革新,給媒體帶來一種巨大變化。適應這種變革,是媒體人的時代使命。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才能引領變革。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中央敏銳把握媒體變革大勢,著眼未來媒體發展全局,作出了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新型媒體集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些新理念、新業態,刷新了人們的認識,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作為媒體人,將如何在這場變革中走出特色之路、引領時代潮流?
就媒體融合而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還走在探索路上。大部分傳統媒體業務和新媒體業務還是“兩張皮”,還沒有實現采編業務、組織機構和資本方面的全面融合,缺乏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傳播平臺和融合發展的路徑,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即使是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傳媒十分成熟的美國,似乎也沒有成功的範本。今年6月,我去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他們也同樣在為報紙內容怎麼上網、收不收費而糾結。目前,全世界的傳統媒體基本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誰都有機會彎道超車、脫穎而出。這對每一家中國媒體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媒體融合首先要打通。一個集團下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前好像一個大雜院,一家一戶,各買各的菜,各做各的餐。現在要把每家每戶的小灶改成大廚房,讓大家匯集一堂,統一採購、分類加工、集中分發。打通之後是整合,是要形成合力,需要在背後的體制、機制、流程、人員配備等方面,整合資源、有破有立。再就是提升,最終改變的是傳媒業的整體面貌。
“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媒體融合最關鍵、最根本的還是內容。新媒體靠渠道起家,但內容仍然是靈魂、是基石。媒體的內容生産能力,尤其是設置議程的能力,仍然是市場競爭最有力的法寶。網際網路時代,生産的內容在變,生産的方式在變,傳播的路徑也在變,但生産優質內容的方向始終不變。然而,這種內容建設,卻是新技術引領和帶動下的內容創新,乃至媒體人的思維觀念、用戶意識的深層變革。這正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最關鍵所在。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更加廣闊的空間,媒體融合的戰略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態變了,就去適應形態;渠道變了,就去適應渠道。不斷適應時代變革,新聞工作者就能永遠挺立時代潮頭,引領輿論先聲。(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