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發佈《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報告顯示,網路輿情尤其是網路反腐的制度化水準不斷提升,去年以來,體制內媒體和普通網民的輿論影響力上升,意見領袖和市場化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則有所下滑。對此,成都華格董事長江興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國邁入新媒體政治傳播新時代,網路反腐制度化提升
中共十八大以來,持續的反腐風暴在中國掀起,全國上下的反腐治貪行動持續成為輿論焦點。然而,從民眾微博舉報到中紀委開設網站,在近年來的中國反腐風暴中,網路反腐力量正在整合中異軍突起。
2013年以來,中國官方尤其重視網際網路在反腐敗中的作用,著力提升網路反腐的制度化水準。在整合監察部網站、國家預防腐敗局網站之後,新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上線。隨後又順應時勢地推出了網站的移動客戶端,並接受專題舉報。
此外,中國的政務微博在影響力、傳播力、互動性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政府部門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微政務在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務微博、微信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有效方式。
在微博、微信熱興的大背景下,中國大步邁入新媒體政治傳播新時代,尤其是網路反腐制度化水準不斷提升,新媒體成為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和中國共産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新載體。
二、華北華東地區成輿情高發地,反腐輿情事件最受關注
藍皮書援引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數據,對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全國的輿情事件進行分析梳理,選取的100個熱點輿情案例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反腐輿情事件佔比20%,與反腐相關的輿情事件是2013年最受網民關注的網路輿情事件類別。
此外,司法案件和災害事故等類型輿情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均佔比10%。其餘還包括公共衛生、恐怖襲擊、政策爭議、網路謠言、社會道德、經濟事件、媒體事件和領導人形象等。
從地區分佈來看,北京、湖南、浙江、廣東、山東、安徽是2013年以來輿情事件的高發省份。從地域劃分來看,華北、華東地區成為2013年社交媒體輿情的高發地帶。華中、華南、東北地區引發全國關注的重大輿情事件低於平均數值,西南和西北地區相對較少,但恐怖襲擊事件多發。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社交媒體輿論力量的構成主要包括普通網民、意見領袖、市場化媒體、體制內媒體和政務新媒體(微博、微信)五支力量。
三、網路輿情,要“管”, 更要“疏”、“導”和“防”
江興明認為,在新時代的網路環境下,網路輿情呈現匿名性和多元化、即時性與交互性、難控性與可控性、廣泛性與局限性和突發性與蔓延性等特點,管理好輿情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針對網路輿情的新的特點,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合理的規範和引導,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要立足於“管”,更要傾向於“疏”、“導”和“防”。
立足對網路輿情的“管”。主管單位應加強管理,敢於對微博大V造謠、傳謠等行為嚴厲打擊。同時,為了防止相關網站出於商業利益等因素不作為,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等主管部門要設立舉報熱線,積極受理廣大網民對網路造謠、傳謠等行為的投訴,並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增強對網路輿情的“疏”。必須增強“疏”的理念,大力加強對網路輿情的正面引導,營造有利的網路輿情環境。對於各種負面偏激言論,要對被曲解的事實進行澄清;對於反動言論和惡意攻擊,要及時辟謠;對攻擊性言論,要進行有力批駁。
強化對網路輿情的“導”。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資訊公開制度、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網路人才資源整合製度等,形成聯動機制,及時、快速、暢通地引導網路輿情。
建立對網路輿情的“防”。政府要及時捕捉網路輿情熱點,增強對有關熱點的預見性。通過對網路輿情形成發展規律的分析,預測和把握網路輿情熱點出現的規律。
網路輿情與社會的安定密切相關,網路輿情作為社會輿情的一個領域,它反映並影響著一定範圍的社會輿情的生成與發展。政府部門對新媒體的運營,對新的輿情環境的了解,都決定著輿論的導向。(江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