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民意是為了解公眾的不同心聲,要想更好地為決策提供民意基礎,應有更好的技術設計
要解決公共決策中的公眾參與不足的問題,公開徵求民意和舉辦聽證會是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的有效手段,也能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近日,北京市發改委針對公交地鐵票制票價調整事宜,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這是北京首次在價格方案形成前公開聽取社會意見,也是首次在方案制定前公開相關重要資訊。然而,僅從本次徵求意見的技術角度而言,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為更好地徵求公眾意見,北京市發改委公佈了公交地鐵經營狀況的相關素材。我仔細閱讀了相關素材,雖然內容很清晰,但我對其中一些數據該如何解讀卻比較困擾。在我看來,地鐵的定價,既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如果地鐵價格以乘客的心理滿意度為基準,那麼金額就應是所有人心中的那個數字;而如果以客觀定價為基準,則需要考慮是以福利原則為主,還是以市場為主導。如果以福利為主,那麼不僅需要公開公交地鐵的經營狀況,還需要講清楚北京市政府能承受的補貼額度、補貼範圍,以及可以成為福利的價格範圍。如果以市場為主,則需要全面地分析目前公交地鐵的運營狀態,並提供一般性定價策略。
以此判斷,北京市發改委現在所給的素材資料雖然比較詳盡,但對於做出具體判斷略顯不足。由於可以思考的方向過於開放,再加上公眾本身的能力與興趣各異,已經可以看到的是,本次徵求民意的過程,收到了各種基於不同理由而發出的五花八門的聲音。這對於最後綜合各方民意的工作,勢必會帶來極大的困難。
雖然徵求民意的環節就是了解公眾不同心聲的過程,但要想更好地為決策提供民意基礎,徵求意見也應有更好的技術設計,以便有效地匯集公眾的意見。
從國外的成熟做法而言,如果議題非常複雜,爭議非常大,沒有明顯的決策方向,而公眾也對這個問題還沒有特別明晰的看法時,往往需要以類似于開放空間的形式來徵求公眾意見。其具體做法是,將盡可能多的人群聚集到一起,讓不同的人群儘量表達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需求、困境和思考。然後,在會議主持人的協助下,不同的人群在雜亂的資訊和訴求中,通過互相之間的解釋和探討,逐步理清自己的想法,看清與其他人之間的觀點差異,並最終凝聚相關的共識。
但這樣的做法,在國外一般是在小範圍的社區或者市鎮範圍內舉行。如果像北京這樣有數千萬人口的龐大城市,要制定一個涉及每年十幾億人次利益的方案,使用這樣的做法,在實踐中顯然存在相當的難度。但是,方法總比問題多,北京公交地鐵票制票價調整雖不適合使用直接見面討論問題的方式,但也有另外的技術處理方案,那就是提前發佈不同專家的意見稿。
本次北京市發改委的做法是先聽取公眾意見,然後再形成專家意見稿。這樣的操作流程,會將大部分的壓力集中在意見收集和匯總部門。如果數據量太大,必然極大地增加處理意見的壓力。相反,提前發佈專家意見稿,由專家分別聽取公眾的意見,同時專家站在不同的立場與角度提出具有專業性的解決方案,再將代表不同解決思路的方案擺出來,然後進一步就這些方案聽取公眾意見,效果更好。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經過專家調研和梳理之後的意見稿,已經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而接下來不同利益群體的公眾選擇最能代表自己一方利益的方案,然後針對已有的方案發表更進一步的修改意見,更有助於完善相關建議稿。
當然,如果不想公眾過多地受到專家意見的引導,那麼,所需要做的就是往回倒退幾步,即大致給出一個指導範圍,以便於有的放矢地集中意見。畢竟,讓完全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平時也不太關注相關議題、對此沒有深入思考的公眾來漫談,資訊量雖然會很豐富,卻不利於為決策提供具體而清晰的指導。然而,公眾是會用腳來投票的,如果提前發佈不同專家的意見稿,他們能從給出的方向中看出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方向,如此有引導性地在不同渠道下分流公眾的意見,反而有助於更好地聚焦、凝聚共識。
正因如此,對於北京市發改委就公交地鐵票制票價調整的問題面向公眾徵求意見的舉措,在擴大公眾參與方面值得積極地肯定。但是,僅從具體的技術角度而言,提高公眾參與的品質,使之真正為公共決策提供有效的指導方面,還有可以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在未來的決策過程中,能否看到更好的徵求公眾意見的方案,我們拭目以待。(姚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