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品德分值得商榷

時間:2014-05-28 13:51   來源:長沙晚報

  近日,部分城市高考增加“品德加分”引起輿論關注。北京市今年開始在高考加分項目中增加“品德加分”: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應屆畢業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學校提供檔案,由學校審查錄取。(5月27日《中國青年報》)

  高考將近,關於高考加分的話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北京、浙江、四川等13個省份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列入加分名單,甚至一次能加20分,更是引發了熱議。筆者以為,把思想品德作為一項加分標準,出發點無疑是好的。現今,市場經濟的浪潮更深地影響著人們,人們對利益過多追求,而包括仁義、孝道等傳統美德卻逐漸被淡化。在高考中重提品德,旨在提醒學生,在做學問的同時,也要注重做人的品德。同時,加分對學生來説也是一種激勵,激勵學生你追我趕,共同提升思想道德水準,這對傳統美德深入下一代也是有力的推動。

  然而,高考畢竟是一項讓學業成績更好的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考試,思想品德對於學生來説固然重要,但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學生的知識水準和學習能力。在高考中,每一分的差距都可能改變成百上千人的命運。因“品德”而一下給某個學生加20分,這是否有利於高考公平,實在值得深思。

  首先,如何評判學生的思想品德是一個問題。思想品德屬於精神領域的範疇,是難以量化的。在道德加分的描述中,“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只能憑感性的判斷,而沒有具體的實施標準。其次,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體現在他長期的行為中,評判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好壞更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一兩件事來認定某個學生品德比其他學生高,而且這一高就是20分,實在難以服眾。再次,在現行的高考加分制度中,加分腐敗一直廣被詬病。在其他加分項越來越難加到分的時候,對於難以量化的思想品德加20分,是不是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風險?誰來保證給學生打分者的公正?

  其實,以品德來選拔人才,古已有之。漢代察舉制中的舉孝廉科目,就是推舉孝順、清廉的人走上仕途。但後來,察舉不實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推舉的人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甚至鬧出“察孝廉,父別居”的笑話。可見,以品德來評判一個人確實缺乏可行的操作規則,難以做到公正評價,舉孝廉制度原本想以品行挑選官員,來樹立重視道德的社會風氣,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由此可見,重視思想道德固然是好事,但將其列入高考加分項卻並不見得能實現初衷。在高考中獲得加分的學生,無異於在百米賽跑中比其他人先跑了數米。為了獲得這樣的領先優勢,一些人找關係、走捷徑,使高考加分政策被異化為“加分教育”和“加分腐敗”。今年,多地奧賽獲獎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單,其目的就在破除腐敗,讓所有的學生在同一起跑線,為國家選拔人才提供更公平的環境。奧數也好,品德也罷,都是一個學生的能力與修養,無論加不加分,總在那裏。但對於高考來説,也許加分越少,越公平。(姚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