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緬甸外長會見了六小齡童,聲稱其扮演的孫悟空形象在緬甸家喻戶曉。就在不久前,1986年版的《西遊記》已經開始在緬甸私營的天網電視臺播出,中文原聲緬語字幕。這兩件事情湊在一起,被一些人解讀為中國正在嘗試推行“文化外交”。去年,坦尚尼亞曾熱播《媳婦的美好時代》,在東非吸引了1億觀眾。非洲的民眾由此了解到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並借此了解到一個當代的中國。
如今,在中東、南美、非洲及部分歐洲國家都可以看到中國電視劇。中國正在努力實現民族復興,國産電視劇就像一張文化名片,對中國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受眾的認知和價值觀,消除世界對中國的錯誤印象,還能打破西方國家的文化壟斷,重構中國文化形象。
很多場合下,文化外交這種“心靈之間的交流”,可以實現傳統外交無法企及的效果。在土耳其,一杯紅茶就能拉近你與當地人的距離。你會發現,他們也將這種東西叫做“茶”,因為茶葉當初是從陸上絲綢之路傳入土耳其的。2010年,我們在烏茲別克邊陲小城西瓦遇見一名少年,得知我們是從中國遠道而來,少年立即秀了一個功夫姿勢,因為他的偶像是李小龍。從廣義上説,這些都是文化外交的産物。
對於文化外交的利用,不少國家都有成功的經驗。日本動漫席捲全球,日本政府把動漫等文化産業提升到戰略政策的高度;韓國電視劇有著極其廣闊的海外市場,不但輸出了其民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還取得了旅遊、服飾、飲食、電子數位産品等多重經濟收益;而“夢工廠”好萊塢以一部部塑造英雄、成就偉業的電影大片,向世界輸出“美國夢”。
事實上,全球如今正在邁入一個“文化外交”時代,各國的競爭也越發激烈。為推廣自己的泡菜,韓國正在不遺餘力地折騰譯名,人們剛剛練熟“辛奇”這一稱呼的時候,如今又不得不改稱“泡菜”。日本近年來經濟低迷,“金元外交”力不從心,成本較低的文化外交隨之受到青睞。其文化外交劍指東盟,計劃在今後7年內向東盟各國的高中派遣約3000名志願者,協助當地日語教師開展工作。
文化外交體現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對於中國來説,應更積極地開展文化外交,這不僅有助於更好地處理好周邊與全球事務,還將為全人類的文化寶藏貢獻更為璀璨絢麗的瑰寶。(趙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