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房入學不正常也正常

時間:2014-04-10 10:25   來源:京華時報

  日前,關於義務教育明年起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出臺後,很多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周邊區域的學區房價格持續飆升,北京實驗二小學區房甚至達到了每平米近30萬元的天價,出現了“不是一房難求,甚至一平難求”的情況。

  學區房價成了“瘋牛”,正常嗎?從宏觀層面看不正常。當下,既沒有流動性開閘的政策跡象,也沒有樓市調控開閘的政策預期,事實上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重點城市的樓房成交量還在持續下降。就此來看,學區房價與樓市大環境的背離,確實近乎瘋狂。但回到現實情境中看,支援學區房瘋狂漲價的理由再理智不過。

  什麼是現實情境?就是擁有學區房幾乎是唯一能夠讓普通人佔有難得的教育資源的機會。教育資源過於集中,學校排名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彈性過大,造成了教育資源失衡分配的佈局。而人口管理制度對於教育資源分配的深入干預,又進一步加大了落差。有落差就有尋租機會,許多教育領域的腐敗也由此而生。

  本質上看,獲得教育資源,是一種權利需求。權利需求總是比財富需求更難實現。因此,當出現了一條可以實現權利需求的通道的時候,不能以從眾效應視之,人們抓住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體現的是最大的理智。

  就此而言,一般衡量房價高低的標準也不適用於衡量學區房。一般商品房,只具有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而學區房則附加了更多的社會職能。這也是無論品質好壞、壽命長短,學區房價格總是高於周邊樓市的主因。學區房的高價格,體現的只是不合理教育分配製度的運作成本。

  價格本身沒有道德不道德之分,搶購學區房也沒有道德不道德之分,但是,能否構建一個合理的教育環境則有道德之分。畢竟,持續飆升的學區房,對於多數家長來説,這是不堪承受之重,也是不該繼續付出的代價。

  給學區房降溫,給家長們減負,不是把就近入學的政策收回就可做到的。就近入學儘管有導致學區房飆升的意外政策效應,但畢竟減少了擇校所産生的尋租機會。況且,在教育政策曾經多次出現反覆的情況下,即使收回這一政策,也未必會讓人們改變預期。相反,卻可能提供反覆炒作學區房的機會。

  單項的教育政策無法為學區房價上漲買單,但是,教育體制的變革卻有助於抑制學區房的瘋狂。其實方向很明確:擴大教育供給,優化學校佈局,平衡師資力量,廢除顯性和隱性的等級制度。當有教無類、教育平等真的成為事實的時候,與其相關的商品,自然也會遵循一般規律。問題是,這樣的前景,什麼時候才會實現。(徐立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