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後悔當公務員”不必過度解讀,更不用去質疑和批評,這完全是一種正常的個人情緒表達
西北大學考古專業大三學生魏子元參加了大學生進陜西省政府見習活動,帶他的老師,一位從軍隊轉業當公務員20年有餘的周副處長,時不時感慨很後悔當公務員,因為這個崗位並未像大家所説的那樣高福利。一個月工資4000多元,“還沒有教師工資高”,但他每天都會準時7點40分到辦公室上班(4月7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儘管前些年偶爾也有公務員公開“哭窮”的,但去年和今年明顯增加了,這與中央一系列禁令規範公務員特殊福利有關。大概是因為公務員原來特殊福利多,掩蓋了工資收入不高,如今特殊福利突然沒有了,收入不高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這條新聞中的周副處長雖然沒有公開“哭窮”,但卻以後悔的方式表達對收入的不滿。
對這類公務員不滿收入的現象,公眾大多並不買賬。比如,這位周副處長稱自己月工資4000多元不如教師,就遭到不少網友吐槽:“怎麼只見教師拼命考公務員,沒見公務員要當教師的?”
在筆者看來,這位周副處長“後悔當公務員”既正常也不正常。説正常,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後悔的權利,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有過後悔甚至非常後悔的事情。比如,一項調查顯示:約八成左右女人會對嫁給當前丈夫感到後悔。還有調查顯示: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70%的人後悔在年輕時選錯了職業。
其實,“後悔當公務員”與“後悔嫁錯人”等沒有實質區別。問題在於,我們都是平常人,不是算命大師,無法預測到20年後自己和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周副處長20多年前就能看到今日的結果,今天可能就不是周副處長,而是“周董事長”了。由於誰都無法準確預測到多年後的變化,所以後悔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因此,對“後悔當公務員”不必過度解讀,更不用去質疑和批評,這完全是一種正常的個人情緒表達。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後悔當公務員”也不正常。這是因為,一些公務員習慣了享受特殊福利,一旦特殊福利被中央禁令規範,就不習慣了,甚至後悔當公務員。如果公務員仍舊享受特殊福利,恐怕後悔當公務員的人會很少。
更重要的是,“後悔當公務員”這種情緒反映出公務員分類改革滯後、工資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下一步要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聘任人員管理制度。而且,公務員工資改革也提上日程,相信會緩解部分公務員的“後悔”情緒。
雖然這位周副處長“後悔當公務員”,但他每天都會準時7點40分到辦公室上班。這種沒有因為“後悔當公務員”而鬧情緒、工作懈怠的態度和精神值得肯定。坦率地説,“後悔當公務員”的公務員還是極少數,至今,公務員考試仍然持續著較高的熱度。無論是一些人後悔當公務員,還是一些人熱衷於當公務員,這都是價值多元化時代的個人選擇,我們不該過多質疑。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在公務員分類改革和公務員工資改革之前聚焦公務員“哭窮”現象有必要,有利於推動相關改革,但是,還應該多關注非公務員人群的收入、福利、權利等問題,這樣,公務員相關改革才有可能兼顧各種社會現實問題,而不只是為公務員而改革。(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