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機關食堂華麗轉身了。在近期召開的省人代會杭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省人大代表、開元旅業集團董事長陳妙林説:“現在公務員在飯店吃得少了,機關食堂吃得多了,可個別機關食堂裝修卻越來越好,比五星級酒店都要好。”此話一齣,語驚四座。
陳妙林透露,某些機關食堂早就“高大上”了,奧地利的紅酒杯、荷蘭青瓷食具,比高檔酒店的還要好。“公款吃喝”這個小怪獸,偷偷從豪華酒店躲進了機關食堂。為了配合“政策需要”,有些酒店旅遊飯店主動要求“降星”。這些反常的行為,上演著嚴控“三公”經費浪潮下的變形記。
更有報道指出,有地方公務接待“四菜一湯”的標準開始走樣:菜的種類變了;玩起“大盤套小盤”;上菜時玩花招,吃完一輪再換一輪。你規定“四菜一湯”,總歸沒説是哪幾個菜吧?也沒説不能“大盤套小盤”吧?更沒説能上幾輪吧?
政策執行中的各種“變通”和“創新”,無疑成了政策制定者的“神煩”問題;而政策的執行者,一聽到削減公務接待經費,便開始背著“鴨梨”過活,這麼點錢,怎麼夠用呢?於是絞盡腦汁轉換名目,套出經費。
此般對立,實屬尷尬。決策者説,不是我們不想減,而是這世界變化太快。於是,溫州出現了被戲稱為史上最細公務接待標準,詳細規定了怎麼吃、怎麼報、能吃多少、什麼不能吃……執行者説,錢少了,日常工作都不能正常開展。於是,出現了“大盤套小盤”的四菜一湯和比酒店還高級的機關食堂。
試問決策者,制定政策時,實地調研夠不夠紮實?有沒有充分考慮各地的差異性?法律法規有沒有配套?監管懲處措施是不是到位?試問執行者,每年計劃和執行行政預算時,是考究對待還是遵循舊曆?是嚴於律己還是寬以待己?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省市縣各級政府“三公”經費預算支出削減30%,全部用於治水。在表決心的同時,也希望能看到配套法律法規的出臺,看到政策的執行力和延續性,更希望看到各執行部門改變舊有的行政思路,決策水準更科學、更合理。唯有讓行政管理法制化,讓政策執行技術化、科學化,才可能改變“三公”經費削減帶來的怪現象。(馮巧婕)